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迎接建党九十周年《钱之光传》摘登(十六)
时间:2015-02-04 19:46:44      

自力更生 生产纺机设备

    纺织机械工业在中国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的,到新中国成立前的60多年间,纺织设备几乎全是从外国购买。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纺织工业,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纺织设备怎么解决?解决的办法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继续从国外购买,另一种是立足国内想办法自己制造。立足国内自己制造,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依靠机械制造工业部门,另一种是把纺织工业部门自身的机修力量组织起来,自己动手制造。钱之光在深入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和纺织工业自身的条件,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果断决定由纺织工业部自己动手制造纺织设备,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

    作出这一决策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封锁,抗美援朝爆发后,封锁发展到对新中国实行国际性的、全面的禁运。二是建国初期,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力量十分有限,当时机械制造工业部门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恢复提供大量通用设备,很难再为纺织工业提供专用设备。三是因为纺织工业是旧中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在一些纺织工业集中的城市,都有一批专为纺织厂生产机器配件的修配厂,这些纺织机械厂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制造设备的实力。钱之光富有远见地看到,只要把这些纺织机械厂组织起来,加强领导,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基本具备制造成套纺织设备的实力。

     1950年3月,钱之光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公营纺织厂厂长会议,全国公营纺织机械厂厂长同时参加了会议。钱之光委托陈维稷副部长主持讨论,确定了纺织机械工业的工作方针和基本任务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扩大整机生产,并进行产品分工。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专业生产,全国成套,统一分配”的方针,成为计划经济时期纺织机械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功经验。

    钱之光和部党组对于改造原有的纺织机械厂,使之能胜任成套设备的制造一事给予了长期密切关注和支持。例如: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厂,其前身是日本丰田株式会社在上海所办的“丰田自动车厂”和“日本机械制作所第五厂”。该厂生产条件很差,管理紊乱,生产成本较高。全国公营纺织机械厂会议确定其为制造织机的专业厂,第一期的生产目标为年产织机5000台,依此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为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该厂设计科长费启能提出采用机械化造型和砂处理的铸工生产线。当时这种先进生产方式在国外也极少,国内是首创。钱之光得知后给予很高的评价,决定积极支持,增拨200亿元(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200万元)改造资金。费启能带领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以自力更生、不畏艰难的精神,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机械化铸造车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1952年10月1日顺利投产。

    机械化铸造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铸工生产效率提高了6倍。这在我国机械工业中是一个重大突破,引起极大反响。该厂发挥技术人员力量较强的优势,批量生产织机,在国内第一家采用金属模型,第一家采用拼合夹具,第一家采用粉末金属含油轴承;设计各种新型专用机床,改造旧机床,使产量提高20多倍,最高达到年产有梭织机3万台的生产规模,而且价格低廉,满足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纺织厂建设的需要。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是一个历史较久的纺织机械修配厂。该厂以生产细纱机罗拉、锭子、钢领见长。全国公营纺织机械厂会议后,确定该厂为制造环锭细纱机的专业工厂,并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1950年该厂生产出第一批细纱机。由于该厂原来的厂区狭小,不适应扩大生产细纱机的需要,上世纪50年代中期,钱之光派王达成副部长到上海另选新厂址,最后选定了江湾场中路新址,建造了新厂房,把主机生产车间搬去。

    青岛纺织机械厂当时各种设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全国纺织机械厂会议确定其为生产梳棉机和电动机的专业工厂,当年就生产梳棉机56台。1951年该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纺织机械厂,利用坦克变速箱设计制造锡林磨削加工专用机床,以适应梳棉机的批量生产。1952年,该厂采纳设计科长吴梦祥的提议,将机床排列改按加工工序需要排列。这是机械工业“成组加工”的尝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到1953年累计生产梳棉机1074台,接近30万锭棉纺厂的用量。

     1951年末,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制造出有史以来第一批成套棉纺织设备,不仅满足了新建的咸阳、邯郸、武汉三个“国棉一厂”15.88万锭和2592台织布机的需要,还为以后大批量制造奠定了基础。在组织制造我国第一批成套棉纺织设备过程中,许多私营纺织机械修配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仅上海一地就组织了300多家私营铁工厂,承担10万锭配套设备的制造任务。

    在组织制造棉纺织成套设备的同时,根据国家的急需,采用同样的办法,组织上海、无锡、杭州等地的六七家铁工厂,按“统一设计、各取所长、分工合作”的方法,用了一年时间,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套黄麻纺织设备,满足了浙江麻纺织厂扩建的急需。这套国产的黄麻纺织设备的机械性能比浙江麻纺织厂原有的英国设备还要好。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