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并条机订单爆满
时间:2015-01-31 12:00:14      

    本报记者 李红梅

    纺织产品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变幻莫测,总是让纺机市场呈现出“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今年以来并条机的火暴销售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当大多数棉纺设备受银根紧缩和棉花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订单同比大幅减少的时候,并条机生产企业却是一片加班加点赶订单的繁忙场面。我国最大的并条机生产企业——湖北天门纺机到8月底共销售并条机2400台,产值同比增长48%,销售同比增长53%。陕西宝成纺机公司、立达纺机公司、杭州东夏公司等企业的并条机销售也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满明年上半年。

    棉花帮了市场的忙

    并条机的作用是改善纱条的内部结构,有效降低纤维的长片段不匀率,使纱条中的纤维伸直平行,使不同种类或不同品质的原料混合均匀。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纺纱企业常常进行多道并条,如纯棉需要2道,涤棉需要3道,毛纺则需要3~5道。

    正是并条机在纺纱过程中所起到的改善成纱质量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并条机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特别是2004~2006年的三年间,市场销售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方面与整个纺机市场需求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纺织纱线逐渐向多原料混合方向发展,而使得纺织企业不得不增加并条的道数,从而也进一步带动了并条机的销售。

    今年以来,由于棉价一跌再跌,许多棉纺企业不敢买棉花,而是上化纤和粘胶,这就比纺纯棉纱增加了一道并条的次数。另外,纺化纤和粘胶,自然也会使许多企业选择涡流纺,涡流纺提倡的就是短流程,从清梳联直接到并条,这使得纺织企业必须要增加并条机的数量。所以说,今年并条机销售的火暴很大程度是受棉花价格的“影响”,只是与其他棉纺设备不同,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拉动市场增长的影响。

    需求促进技术提高

    随着并条机市场需求量的稳定增长,并条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的主要并条机生产企业都加快了产品推陈出新的频率。

    目前,国际领先的并条机机型还是以瑞士立达和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的并条机为代表。但我国湖北天门纺机公司、陕西宝成纺机公司等重点并条机生产企业近年来推出的并条机,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也都有各自的独特性。立达和特吕茨勒主要做的是单眼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而国内并条机企业以双眼和不带自调匀整的居多。

    总体来看,并条机的形式、品种规格现在都朝着多样化发展。立达和特吕茨勒公司还开发出了双眼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和单眼不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立达不带自调匀整的SB-D11单眼高速并条机,采用倾斜的3上3下牵伸装置,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特吕茨勒公司开发的TD02型不带自调匀整的单眼并条机,结构紧凑,牵伸系统直接安装在换筒装置上方,只需与换筒装置同样大小的空间即可,占地面积也大大缩小了。这些改变都迎合了纺织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

    天门纺机公司今年销售非常好的TMFD81S型并条机也是在提高生产效率上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这是一种重不匀数字式调节的并条机,它采用电子调压和数字输入式,具有自动换桶、自动清洁、断条自停、自动剥棉、自动加卸压、输出自动检测、变频调速及重不匀数字式调节等功能,为用户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并条机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满足了纺纱企业求高产高效的目的。以前的并条机输出条筒规格大部分只有直径400毫米和500毫米,而现在基本上都是600毫米的规格,立达、东夏等公司输出条筒规格则可以达到1000毫米,这样便可减少棉条接头,减少需要运输的条筒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矩形输出条筒、积极的条筒底盘控制等技术,增加容量和适应性,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点决定竞争成败

    尽管今年并条机市场需求表现强劲,主要生产企业不仅产销两旺,而且明年上半年的单子也都拿到了手,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高枕无忧。近期来看,他们担心受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纺织企业会推迟提货;长期来看,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使他们时时都绷紧一根弦。

    目前,在我国市场销售并条机的企业国内外加起来超过了30家,竞争十分激烈。将国产并条机与进口并条机相比,从技术上来看,尽管大家公认的还是瑞士立达和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的并条机领先一畴,但国产的技术水平已经与之越来越接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仅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国产并条机并不完全输给国外同类产品。现在国产并条机与国外并条机之间最大的差距仍然表现在稳定性与可靠性上。而国产并条机的优势在于产量大,采购成本、运行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低。天门纺机公司董事长沈方勇非常自信地说:“国内纺机企业可以说是全世界售后服务最好的,我们承诺终生免费服务,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天门纺机公司有近50人的服务队伍常年在国内各地跑,对设备使用企业进行免费的安装调试、指导培训。

    现在,国内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新技术,二是品质,三是服务。谁拥有独特技术、谁的产品可靠性更高、谁的服务更有保障,谁的产品就能够赢得更多的市场。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