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是焦点!2021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海安论道
时间:2021-04-19 11:22:59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文| 本报记者 贾 榕

4月15日,2021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在江苏省海安市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和江苏省海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以“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到会就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前沿织造技术等内容做专题报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副会长廖梦虎,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纵瑞龙,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思奇,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海安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卢忠平,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加忠等领导,以及长丝织造企业、产业集群、地方政府、高校代表近250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海安市积极打造“千亿元级锦纶产业基地”,高水平建成海安高新区锦纶新材料产业园、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安纺织园、墩头镇化纤产业园等3个锦纶产业特色集聚区。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表示,海安市委市政府立足国际国内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将锦纶产业作为该市的主导产业赋能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当前,我们正加强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天津工大、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致力于功能性差别化的纤维开发应用,持续追踪锦纶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他表示,未来,海安市将进一步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建立完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推动化纤纺丝、织造上下游产业紧密融合,加强产业链全面合作,不断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构建锦纶产业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海安贡献。



端小平针对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提出,一是要加大研发力度,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重点推进长丝织造行业智能化生产及管理等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出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推动产业重大技术实时性突破,带动长丝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二是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塑造产业新优势三是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非常紧密的上下游配套关系,只有加强彼此交流、极力合作,才能推出创新产品。四是要主动适应国内国外双循环。长丝织造企业需要尽快适应当前社会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持续功能性差异化优质纺织品供给,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推动行业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会上,端小平还结合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奇点效应、人口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产业结构等方面分享了其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思考。


纵瑞龙纺织产业“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及政策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一是技术演进升级催生科技创新发展新空间。二是技术主导权竞争给产业科技创新带来新挑战;三是新发展阶段对产业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


纵瑞龙强调,在这种形势下,纺织行业特别是长丝织造行业,要着眼产业高质量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自主技术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竞争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基础支撑系统化发展,强化标准研制、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等技术基础建设,增强应用研究自主可控、科技成果程化和产业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效能。要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打造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王加毅作题为“科技创新与数字变革为中国长丝织造产业注入新动力”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我国长丝织造行业2020年的运行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坚持深化转型升级,努力化解疫情带来的风险冲击,主动适应“双循环”下新发展格局,主要运行指标降幅持续收窄,全年经济运行实现承压回升。


王加毅还对未来长丝产业科技创新及数字化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长丝企业要积极主动采用新技术,夯实产业数字化基础;完善创新体系,推进数字化进程;注重人才培养,增强竞争软实力;推行绿色制造,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重视科学规划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


王加毅总结,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快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提升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既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也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定信心,不懈奋斗,为“纺织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来自长丝织造的力量。


作为东道主,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加忠介绍,海安时尚锦纶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高新区南部产业新城核心地段,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高新区对入园企业提供产业基金支持及新增设备6%~10%的购置补贴、人才引进奖励等优惠政策。目前园区已有弘盛新材料、水通新材料、中平神马江苏新材料、兴鹿新材料等30多家重点企业落户,园区先后荣获“国家锦纶功能差别化生产基地”、“国家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时尚锦纶示范基地”等称号。


会议还发布了“牛牌”2021年度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海阳·恒申杯”2020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经济效益50强入围企业名单(完整名单见文尾)


清大EMBA中心管理实践教授曾经发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的演讲,他指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命题。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3个要素分别是意愿、路径、能力。企业需要站在业务的角度,用数据和技术讲出业务背后的故事,逐渐形成数据驱动的文化,让数据化管理思维模式在企业内部深入人心,最终实现转型与变革。


江苏江山红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荣庆石墨烯PA6项目的产业化进展情况做了汇报,他表示,原位聚合改性PA6的关键技术不仅实现了功能化石墨烯化学键与锦纶高分子链的结合,极大降低了石墨烯的添加量,使得石墨烯在聚合过程中得以分散完全,也从根本上消除了石墨烯纤维产品在后续纺丝、染整、洗涤等工序中的流失问题。成品产品具有低温远红外、抗紫外、抗静电等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健身、孕婴、家纺以及其他工业领域。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2021年“纺织之光”长丝织造数字化重点技术推广活动


文| 本报记者 贾 榕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