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料家纺 >>  行业聚焦
蚕丝织绣非遗展览在京举行
时间:2015-01-27 05:08:44      

  本报讯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丝绸的记忆——中国蚕丝织绣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展”,近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观众将由此了解丝绸的历史、种类、发展,回顾久远的桑蚕生活,品味丝绸上创造的艺术之美。展览将延续至2月16日。

  此次“丝绸的记忆”追本溯源,把人们首先拉回到桑田养殖的岁月。走进一层展厅,一把桑剪、几筐蚕茧、不同式样的织机,这些带着“乡愁”的实物令家蚕养殖、吐丝结茧、缫丝制丝的过程顿时鲜活起来。二楼大厅的“大花楼织机”格外引人注目。该织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由1924个部件组成,之前专门为元、明、清的皇帝制作龙袍,现在用于制作云锦。

  展览现场布满了两个展厅的文献资料,把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关于桑蚕的记载一一呈现。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丝绸、文献等实物展品300余件,其中文献共计200余种。文献种类众多,包括字书、史书、农书专著、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笔记小说等。内容上,对桑蚕织绣技艺的方方面面,如起源、品种、养蚕技巧、织机革新等都进行了详细呈现。

  一轮木制手工缫丝车转了几转,泡在水中饱满的蚕茧抽出细丝。长丝环绕,飞梭穿插,五彩的绸布延展开来。苏绣、南京云锦、西湖绸伞、湘绣、蚕丝织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织染技艺、贵州蜡染技艺等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演示技艺,与观众互动。

  苏绣传承人姚惠芬的作品《四美图》在2013年3月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此次她带来了重新刺绣的《四美图》赠予国家图书馆收藏。在一拨热情的观众终于退去之后,她走过去与此次同时受邀参加展示的湘绣传承人柳建新攀谈起来。不同地域的材质、绣法让两位绣娘有了“专业”的话题,姚惠芬说:“这样的交流机会很难得。”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介绍,为配合此次展览,国家图书馆还启动了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专题”文献资源建设。项目组赴苏州、南京、湖州等地,对11项与蚕丝织绣相关的非遗项目进行了影像资料采集,并对14位国家级传承人和5位省级传承人进行了口述史访问,获得了总时长300余小时的视频资源。视频在展厅循环播放,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每项非遗技艺。(张晨怡)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