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棉纺企业割肉 预期后市棉价续跌
时间:2015-01-30 22:10:14      

    3月末,全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上升23.2%,与此同时,原材料行业也出现库存积压隐忧。这一现象预示着,新一轮库存积压正悄然来袭。发改委近日亦对“库存积压”发出预警。那么,库存积压究竟有多严重?是否会诱发局部性的“滞胀”?

    昨日(5月3日),国内棉花现货市场自节后以来进一步下挫,纺织企业采购意愿淡漠,市场成交继续低迷。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报收26638元/吨,较前一交易日跌289元。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信息员反馈,昨日市场延续节前跌势,皮棉到厂销售报价大幅下跌,纺企仍无明显补库意愿,一些小纺织厂延长放假时间,缓解开工压力。

    从去年下半年到如今,棉花经历了从“贵族”到“穷人”的转变,价格连连下跌,棉企和纺织企业正为如何消化较高的库存发愁。

    “纠结。”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棉企和纺织企业由于棉花价格的不断下行而难以布局今年的经营策略,预计棉花价格还将继续下降。

    纺企割肉“去库存”

    由于央行连续调增贷款利率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经营的棉花加工、贸易、纺织企业资金成本明显增加,下游企业仍处在去库存化阶段,预计将延续至5月甚至更久。

    上月,全国各地纺织厂继续走在积极的“去库存”路上,采取打折、促销、直降等多种手段努力减少棉纱库存,以回笼资金。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发布的报告,截至4月11日,纺织企业纱销售率为84%,环比降低8.8个百分点,为2008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库存天数为26.5天,环比增加13.1天,为2009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目前棉布去库存压力最大。”浙江嘉兴兴明纺织公司经理顾兴根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在于采购商减少,由于去年棉价太高,很多采购商都选择以其他面料代替棉布。

    顾兴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5月,棉布单价可以卖到11~12元,目前价格只有8元多,且今年棉布原料是去年的高价棉,成本还要翻倍。

    事实上,由于棉花价格搅扰,纺织行情继续恶化,河北、江浙等中小纺织企业已出现停机现象。

    河北保定某纺织企业负责人刘经理说,现在纱价掉得很厉害,价格较上周跌600~700元/吨,由于订单稀少,企业成品库存一般在2个月以上,资金周转面临困难。特别是企业看低后期市场声音逐渐增强,均在调低产量或者干脆停机。

    库存棉花“量多难出”

    二季度,纺织企业正忙着消化库存、周转资金,棉花企业和棉农手中却还握有大量去年存棉,在棉花价格已经显现跌势时,棉农和棉企正深陷“卖不出”的窘境。

    山东德州市棉花协会马秘书长介绍,往年4月底、5月初,棉农手中的棉花基本卖完,收购加工企业也停收放假。

    据记者了解,目前地处德州的全国棉花生产十强县的夏津存棉量高达40%左右,部分村庄存棉量在80%左右,甚至有的农户一斤未卖,家中存着上万斤棉花。

    某棉企老板说,目前皮棉价格已降至28000元/吨以下,而库存皮棉的成本在29000元/吨以上,出手就意味着亏损。棉价的起起落落让棉企老板们很纠结,干脆关门停收。

    布瑞克咨询分析师林国发认为,过高的棉花价格造成棉纱成本暴涨,随着纱棉价差缩小,纺织企业利润大幅缩水,纱线需求不旺,库存挤压较为明显,受此影响部分纺纱企业甚至停止棉花采购,消耗手中库存。

    预期后市棉价续跌

    棉花自经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过山车”式价格上涨后,多重原因恐导致今年棉花价格难以卖出高价。

    全球抢种导致供给增加,对今年棉价的影响不言而喻。澳棉和巴西棉今年大丰收,目前新棉即将大量上市并装运出口,而且当前价格很低。

    据了解,2011年度我国植棉面积也普遍增加,预计可能超过之前的预测。目前棉区整体气候适宜,好于去年,而新疆北部地区4月下旬温度高达30度以上,为往年罕见,有利于棉花生产。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信息监测中心总监冯梦晓表示,不出意外,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矛盾将明显缓解,期末库存有望再次恢复到1000万吨以上。

    他还称,国内棉花价格2005~2010年的年度涨幅分别是5%、3%、-5%、-5%、40%和86%。2009年和2010年棉花的年度涨幅突破常规区间,主要是由于2010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库存下降至869万吨,为1997年度以来低位,而中国棉花期初库存约为232万吨,也创下1995年度以来低点。

    “最终棉花需求或低于预期。”林国发还提到,相对于棉纱,混有一定比例的化纤需求较好,库存积压也不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