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须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时间:2015-01-31 03:34:14
在“十二五”期间,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开拓新型应用领域,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选择。
从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看,在产需衔接能力、应用领域开拓、标准和规范制定、专用原材料及设备等四个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行业高附加值特征体现不足。
第一,行业产需衔接不够、技术标准与使用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缺少对下游实际需求的跟踪研究。
产业用纺织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品发展较快,标准工作严重滞后。特别要指出的是,产品标准与应用标准不衔接、技术指标和检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比较突出。由于国内没有产业用纺织品的权威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加大了产业用纺织品进入高端市场的难度,出口也受到一定制约。
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以常规低端产品和中间材料为主,终端制品比重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例如中低档丙纶纺粘布占非织造布总产量的40%左右;双组分纤维非织造布和静电纺纳米型非织造布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则刚起步。我国医用纺织品主要是常规敷料,外科用植入型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90%以上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达60亿美元。占产业用纺织纤维加工量20%的篷帆类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端水平,而包括轻型永久膜结构建筑材料在内的高档篷盖类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第三,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实力不足。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售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不足5%。在销售规模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高达14亿美元,而我国最大企业仅1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产能上,如纺粘行业,欧美国家企业平均达1.8万吨,我国平均仅3000吨左右。
第四,专用原料、设备的相对落后制约了行业发展。在过滤与分离用、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等领域内使用的国产高技术纤维、功能性助剂等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性能尚不能满足要求。功能性亲水涤纶短纤、抗菌纤维、阻燃型粘胶等差别化纤维原料的比例仍然较小;除了粘胶、棉短绒之外的新型生物质纤维开发力度不够。
回收废旧瓶片制成再生纤维的品种单一、功能性开发水平低、附加值不高。产业用纺织品装备与国外相比,受自动化水平、设备精度、工艺实验条件、质量可靠性等因素制约,在生产速度和产品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制约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问题,我认为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需衔接。加强对终端产品和下游市场的拓展,重视与产品应用领域的沟通衔接,形成部门协调、企业对接、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共同推进跨产业、跨领域重点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二、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突破技术瓶颈。以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产业用纺织品为发展重点,加强产业用纺织品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快突破制约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步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
三、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集约发展。以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快自主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建设,形成以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四、以完善体系为手段,推进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和使用规范,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标准、规范衔接;建立重点产品的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加强质量监督和产品检测,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产品使用安全。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已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提出再造国际分工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低碳环保、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产业用纺织品是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过滤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有关产业用纺织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今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工作重点要转移到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快结构调整上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强国的一个重要支柱。
作者简介:朱民儒,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纺织新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管理和推广工作。
从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看,在产需衔接能力、应用领域开拓、标准和规范制定、专用原材料及设备等四个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行业高附加值特征体现不足。
第一,行业产需衔接不够、技术标准与使用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缺少对下游实际需求的跟踪研究。
产业用纺织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品发展较快,标准工作严重滞后。特别要指出的是,产品标准与应用标准不衔接、技术指标和检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比较突出。由于国内没有产业用纺织品的权威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加大了产业用纺织品进入高端市场的难度,出口也受到一定制约。
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以常规低端产品和中间材料为主,终端制品比重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例如中低档丙纶纺粘布占非织造布总产量的40%左右;双组分纤维非织造布和静电纺纳米型非织造布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则刚起步。我国医用纺织品主要是常规敷料,外科用植入型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90%以上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达60亿美元。占产业用纺织纤维加工量20%的篷帆类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端水平,而包括轻型永久膜结构建筑材料在内的高档篷盖类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第三,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实力不足。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售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不足5%。在销售规模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高达14亿美元,而我国最大企业仅1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产能上,如纺粘行业,欧美国家企业平均达1.8万吨,我国平均仅3000吨左右。
第四,专用原料、设备的相对落后制约了行业发展。在过滤与分离用、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等领域内使用的国产高技术纤维、功能性助剂等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性能尚不能满足要求。功能性亲水涤纶短纤、抗菌纤维、阻燃型粘胶等差别化纤维原料的比例仍然较小;除了粘胶、棉短绒之外的新型生物质纤维开发力度不够。
回收废旧瓶片制成再生纤维的品种单一、功能性开发水平低、附加值不高。产业用纺织品装备与国外相比,受自动化水平、设备精度、工艺实验条件、质量可靠性等因素制约,在生产速度和产品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制约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问题,我认为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需衔接。加强对终端产品和下游市场的拓展,重视与产品应用领域的沟通衔接,形成部门协调、企业对接、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共同推进跨产业、跨领域重点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二、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突破技术瓶颈。以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产业用纺织品为发展重点,加强产业用纺织品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快突破制约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步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
三、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集约发展。以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快自主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建设,形成以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四、以完善体系为手段,推进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和使用规范,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标准、规范衔接;建立重点产品的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加强质量监督和产品检测,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产品使用安全。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已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提出再造国际分工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低碳环保、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产业用纺织品是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过滤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有关产业用纺织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今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工作重点要转移到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快结构调整上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强国的一个重要支柱。
作者简介:朱民儒,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纺织新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管理和推广工作。
上一篇:家纺设计创新螺旋式提升 下一篇: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