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纤维 >>  热点关注
广西南宁海关以标准护航壮乡特色产品出海
时间:2025-11-17 14:45:00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的缫丝车间里,工人们排坐在高速缫丝机前,纤手轻捻,十几根单丝瞬间并成一缕光亮的生丝。洁白的丝缕,作为壮锦的传统原料,将广西的蚕丝与世界的霓裳紧紧串在了一起。

壮锦是与宋锦、云锦、蜀锦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由于缺乏国际认可的标准体系,一度制约了其市场化、国际化发展。2025年5月1日,由南宁海关技术中心牵头制定的我国首个少数民族非遗纺织类国家标准《壮锦》(GB/T 44475—2024)正式实施。该标准首次把“师徒口传”的制作工艺转译为58条数据语言:经纬密度136×76根/10cm、色牢度≥4级……当壮锦纹样被拆分成128个可量化的色度值,这一非遗瑰宝第一次有了能被世界看懂的“数据解码信息”,而这也成为了产业破局的关键。“针对壮锦产品的定义和技术要求等标准制定难点,我们广泛调研并系统梳理壮锦制作工艺,依托茧丝绸及消费品检测领域的大数据技术成果,联合壮锦相关企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科研院所,共同确定了以花纹特色、织造工艺、文化传承与民族特色为核心的标准化方向。”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丝及丝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盖国平介绍。通过数字化扫描与三维建模,传统纹样得以精准保存;借助计算机测色系统,建立了精准的色彩管理体系;运用区块链溯源等先进技术,传统工艺特色被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的科学指标。标准的规范要求明确了企业的系统化生产方向。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引进全真丝壮锦提花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织造”联动,调用壮锦纹样数据库,新研发的全真丝壮锦纹样已超过40种,设计周期从15天缩至4小时。自《壮锦》国家标准实施以来,广西壮锦产品出口额已达8600万元,同比增长38%,欧盟订单占比由7%升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