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态势”“人工智能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纺织企业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要加快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着力突破中高端市场”……

近日, 2025知名企业家圆桌会议如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行业代表及知名企业家带着各自的“产业答卷”齐聚绍兴柯桥,围绕“国际竞合——重构全球纺织价值链新格局”主题,为全球纺织业寻找穿越周期、驶向未来的“新航线”。
技术破局 锚定AI赛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正成为产业转型的关键变量。在纺织行业,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技术变革交织,AI不再是遥远概念,而是破解行业痛点、激活发展动能的核心抓手。
魏桥创业集团将人工智能作为转型的核心引擎。该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红霞表示,集团坚持科创引领、数字赋能、生态优先、对标管理、责任担当的发展理念。“面对市场挑战,魏桥创业集团将立足自身优势,以更大力度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更实举措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为我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表率。”
“面对全球纺织价值链的重构,我们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伙伴实现共生、共荣与共赢。”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根表示,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协同,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构建更加稳固的产业生态。在技术层面,公司积极推进AI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化数据运营中心,赋能高效决策。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郴直指行业痛点,指出当前全球纺织价值链重构面临数据割裂、缺乏统一治理等挑战。他强调,需构建全行业通用的数据要素格式,为人工智能的学习与应用奠定基础;推动AI与产业深度融合,将行业数据融入算法形成闭环,并实现跨领域泛化应用。
图片
恒田企业董事长韩春强调,纺织是“传统产业而非落后产业”。面向未来,恒田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深化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拓展海外生产基地与营销网络,引领行业“有序出海”;二是推进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智慧化”双轮驱动,推动数据价值化与AI应用。“智能制造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形成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期待行业共同推动AI场景落地与产业级应用。”
生态共生 推动协同发展
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重构之际,技术创新、生态协同与全球化布局成为破局关键。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精准定位、主动作为:有的以绿色制造+数字变革筑牢核心竞争力,有的借产业链优势探索跨界合作,有的深耕区域市场推进全球化,还有的依托平台赋能全产业链数字化。
赛得利集团总裁刘涛介绍,作为绿色纤维推动者,赛得利聚焦技术创新、生态共建与价值共生,以绿色制造重塑产业竞争力、树立可持续标准;借数字变革赋能全球协同、构建韧性供应链;靠文化自信推动价值共生、共建产业新业态。
“柯桥纺织产业在行业地位、产能规模及装备水平方面已实现与国际接轨,拥有完整产业链与市场配套。”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双利表示,迎丰科技正通过对接赛得利、安踏等企业,探索植物染色、碳纤维研发等合作方向,谋划全球校服基地等项目。
面对全球市场区域化趋势,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提出三大区域深耕策略,将全球纺织市场划分为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本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三大板块,实施分区规划与开拓,系统推进中国纺织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他强调,要加快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着力突破中高端市场,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纺织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其作为推动中国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的核心驱动力。
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建华表示,从材料到制造,从贸易到服装,中国轻纺城依托平台优势,发挥市场功能,完成对全产业链的赋能。他介绍,在“国际竞合,重构纺织产业价值链”的大背景下,中国轻纺城通过市场细分、上下游链接、数字化建设推动品牌建设;建设布AI平台以及线上找单、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闭环模式推动布满全球;依靠突破交通壁垒,实现多式联运,提供高质量配套,助推纺织企业高效前行。
行业把脉 共绘转型蓝图
全球纺织产业处于变局与重构的关键节点。近年来,绍兴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纺织业转型升级,全力构筑世界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
“纺织产业是绍兴最大的传统产业,也是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登芬从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时尚引领、开放包容四方面,阐述了绍兴纺织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并表示立足新起点,绍兴将加快构筑世界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推动中国轻纺城迭代升级,为全球纺织产业交流合作与创新发展搭建更大舞台,提供更优营商环境与服务。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马巍表示,全球贸易正经历深度调整,数字贸易、绿色转型与人工智能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外贸与消费市场持续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面对价值链重构,应秉持竞合思维,打破固有边界,重点培育既懂产业又通AI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她建议,共建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推动标准协同与创新驱动。
“变局之下,要适应改变不了的,努力改变所能改变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指出,行业需明心定向,坚定发展信心。实体经济为本、内需市场为基、文化自信为根,这三者共同构筑行业战略定力的三大支柱。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与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纺织业提供坚实支撑,文化自信更不断转化为产品力与品牌力。应审时度势,在挑战中捕捉机遇。通过场景创新,拓展体育、健康、银发等新消费领域;以轻量化、柔性化的方式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以数智原生理念推动全链条智能化转型;以绿色转型重塑产业生态,让“含绿量”真正成为“含金量”。要知行合一,开启锦绣未来。立足“传统+新兴+未来”的产业本质,推动融合创新,在坚守制造根基的同时,前瞻布局新材料、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以更开放的视野拓展时尚引领、健康纺织等增量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