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主办的重庆市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观音桥世纪金源大饭店举办。来自全国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学者、茧丝绸行业领军人才、重点省市的先进代表,以及重庆市相关部门、区县行业主管单位、科研院所等近百人齐聚一堂,围绕“推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共话产业价值、创新路径与未来机遇,携手绘制蚕桑丝绸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研讨会伊始,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彭和良发表致辞,并发布“重庆市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与措施”。他指出,蚕桑丝绸产业不仅是重庆的传统特色产业,更是融合生态、经济、文化价值于一体的“千年经典产业”。彭和良表示,重庆将依托“山地蚕桑 巴渝蚕丝”的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国家“东桑西移”“东绸西固”战略,着力在“强基础、振链条、拓市场、重创新”上持续发力。具体将夯实基础,推进优质茧生产示范区建设,培育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完善“龙头+村集体+农户”模式;延伸链条,在黔江、璧山等地布局丝绸纺织产业园,补齐印染、服装等环节短板;拓展市场,打造“渝丝”“三峡丝韵”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巴渝丝绸”文化影响力;强化创新,依托西南大学、市蚕科院等科研力量,推进“蚕桑+医药”“蚕桑+美妆”等新业态发展。“我们要让一根丝,串起千年文脉,织出现代产业的锦绣图景。”彭和良说。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三位权威专家围绕产业创新展开精彩分享,为重庆乃至西部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文全在《“十五五”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趋势展望》讲话中对“十五五”时期的行业发展趋势作出展望。他指出,未来行业将呈现四大趋势:蚕桑生产格局重塑、丝绸工业加速革新、丝绸消费前景持续向好、国际丝绸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刘文全表示,在新的起点,希望业界守正创新,共同开创中国茧丝绸产业的美好未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蚕学会理事长代方银教授发表了《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研判及对策建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徐玉娟研究员从精深加工的角度,为大家揭示产业价值提升的密码。经验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及市内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延链补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为重庆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会上,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文全建议重庆应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定前瞻性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也希望重庆通过举办丝绸时尚消费节等活动讲好重庆丝绸故事,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重庆知天而作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易丽蓉则表示,未来应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养蚕,以提升蚕茧产量与品质发展智慧蚕桑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