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6项纺织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
时间:2015-02-06 17:42:44      

  本报记者 梁枫 梁咏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纺织行业共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由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通用项目)一等奖。这是继2009年后,时隔5年,纺织行业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也是2000年以来纺织行业第四次获得一等奖。

  “康平纳模式”引领纺机项目获重奖 

  6个获奖项目中,有两项是纺织机械装备类项目,除一等奖“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外,由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江南大学、上海昊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学院联合完成的“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在鲁泰纺织生产运行。于收良 摄  

 

    在纺机领域,整体而言,我们的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而此次两个项目获奖,给纺机人鼓了一把劲,给纺织人增添了信心。

  以获奖的筒子纱项目为例,传统上筒子纱染色存在三大问题:用工密集生产效率低、染色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为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意大利等国经多年努力目前仅研发出局部自动化卧式染色生产系统,但筒子纱全流程自动化染色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同时卧式染色系统耗水耗能大,急需开展全流程自动化立式染色系统重大技术及装备攻关。

  康平纳研发团队历经8年,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突破了8项关键技术,研制出23种数控染色装备,首创了世界上第一条筒子纱全流程、现场无人化的少水染色自动生产线,建立起数字化染色车间,实现了染色工艺数字化、染色装备自动化和染色控制系统化,使我国成为迄今世界上唯一突破全流程自动化少水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完成了从手工机械化、局部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染色的跨越,成套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赞誉他们是主动跨界联合的典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这样评价“康平纳模式”:“现在整个纺织工业技术进步里普遍存在装备和工艺脱节的问题,康平纳借助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战略合作,解决了装备无法完全满足工艺的缺陷,‘康平纳模式’的成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对我国印染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积极作用。”

  而“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攻克了纺织精梳机及其成套设备设计中的技术难题,不但在纺纱速度、适纺性及传动方式上实现了三大突破,而且在落卷速度、加压方式及棉卷压力在线控制上实现了成卷技术的大幅提高,研制出的“高效节能成套精梳设备——HC500、HC600型精梳机及HC181D型条并卷联合机”具有高速、高效、优质、节能等特点,其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精梳机生产技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产品对品级较低、纤维长度较短的国产原棉的适纺性明显提高,振动小、噪声低,具有明显节能效果。项目提高了我国高端纺织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获奖项目受益于跨界产学研用联合 

  除纺机项目获奖外,由天津工业大学、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由中国昆仑工程公司、重庆市蓬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天津大学、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宝色股份公司联合研发的“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通用项目)二等奖;由东华大学、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新型共聚酯MCDP连续聚合、纺丝及染整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通用项目)二等奖。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都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取得科技成果的样板,是产学研用体系“落地生根”的典型。

  “新型共聚酯MCDP连续聚合、纺丝及染整技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学研课题,东华大学与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聚合、纺丝、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链一条龙示范基地。据项目第一完成人东华大学教授顾利霞介绍:“项目属于新型纤维材料与纺织染整技术集成创新,纺织染整技术创新和纤维柔软性能的提升也尤为重要。项目聚合和纺丝温度低于常规聚酯,降低能耗约15%,常压染色,织物无需碱减量处理,降低水耗、能耗约20%。”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开发的系列舒适性高中档面料,集柔软、抗起球和高色牢度于一体,加工适应性强,光泽、风格独特,仿真效果突出,对化纤产业转型升级、大容量聚酯功能化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项目居国际领先地位。

  产业用项目获奖代表未来发展重点

  产业用纺织品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全球年产值高达3000亿美元,由于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王天凯强调: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特别重要,包括装备和加工技术,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

  “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正是我国产业用领域一个重要突破。熔喷非织造技术是高效生产和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手段,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其产品具有纤维超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在医卫防护(雾霾、禽流感等)、保暖隔热高寒防护、高温绝热、吸音降噪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成果广泛应用于高效过滤、医卫防护、汽车隔音、军用保暖等领域,产品销往欧美。在非典、甲流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系列保暖材料已装备全军部队,仅军服产值累计就达14.57亿元,在保暖量相当条件下,整套服装重量可减轻3公斤,厚度减薄3厘米,极大提升了我军的单兵机动能力;宽幅熔喷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设备销往土耳其、阿根廷和沙特等国家。

    获奖名单如下: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