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老纺企的新生机:河北宁纺多元发力反哺纺织
时间:2018-04-04 10:31:19    来源:中国纺织报  

由《中国纺织报》社主管的中国行业报委员会纺织服装研究会自创办以来已有18年的历史,会员企业均为各领域的佼佼者,中国纺织报记者以走访的方式关注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转型升级的发展状况,为行业内各企业分享经验。


上一次近距离了解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是5年前,时值公司成立40周年。5年后再次走进这家涉及纺织全产业链,并多元发展酒业、金融、房地产的老纺织集团,有条不紊的生产车间,蓬勃向上的员工朝气,让看似平常的厂区多了不少向上的力量。



宁纺人谦虚地表示“我们没有太大的变化”,殊不知,经历了行业起伏跌宕的五年,仍屹立前行本身已经是“改变”带来的奇迹,何况在过去的一年中,集团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15亿元,实现利税1.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52%;上缴税金9399万元,同比增长118%,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得益于“讲人品 出精品”的企业精神,五年来,集团改变的是发展思路,不变的是那份质朴的初心。


智能制造

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值得


地处河北、员工总数达5000之多,相比于其他同类企业,宁纺集团在发展纺织的地缘与用工成本上并不占优势。面对发展瓶颈,公司意识到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力度尤为重要。“2017年,集团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布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项目,并实现新产能整体搬迁。集团总经理徐建林为《中国纺织报》记者讲起了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做出的努力。为了用智能工厂推进工作能力的迭代更新,集团启动了印染节能减排升级项目——气流染色项目一期工程。在涤棉印染生产线上,公司引进了德国门富士定型机、门富士预缩机、意大利拉发磨毛机这三大进口设备。


在参观印染车间时,车间负责人介绍:“从产品上,我们逐步向中薄织物转型;新设备的引进不仅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除此之外,企业还投资400万元,启动了热电厂淘汰2台35吨燃煤锅炉、新上一台35吨燃气锅炉项目,还为下属的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引进自动充绒机、自动吊挂生产线等设备,不断以新设备、新技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据徐建林介绍,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一方面要用新设备、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今年,宁纺集团纱厂将投资200万元,对14台络筒机全部配备全自动理管机,对60台细纱机配备2组智能落纱机和尾纱自动处理机。奔发制衣增扩全自动运模机、全自动充绒机,两种设备总台数达到35台。印染分公司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将引进高速高效丝光机、高效节能定型机以及助剂自动化料配送系统、退煮漂高给液自动补液系统、淡碱回收自动配液系统等。


着眼人才

纺织人才保障企业的未来


“现在想要留住人才并不容易。”谈及公司人才培养,徐建林颇有感触。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中,纺织行业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也在加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和留住人才方面作出各种努力,力争培育出机器替代不了的纺织人才队伍。


“企业正在扫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制度障碍。我们对接高校,对接名企,鼓励人才主动走出去,与更多的业内高手切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徐建林如是说。基于此,2017年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新成果,全年评出职工创新成果99项,取得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多达300多万元。


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留住人才、稳定职工队伍。针对此,提升职工福利待遇成为了企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2017年,集团公司职工收入稳中有升,增幅达到10%以上。“2018年,我们会继续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徐建林表示,公司将在继续提升职工工资收入的前提下,采取更多措施为职工带来便利,让职工安心工作。


多业并举

东方不亮西方亮保整体稳定


此次走访,中国纺织报记者再次见到公司董事长苏瑞广——一位84岁高龄却仍然精神矍铄,为纺织事业奔波的老纺织人;一位让人不得不敬佩的纺织老前辈。在企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过程中,纺织厂用工减少了,可减下来的人并没有失业。苏瑞广心系企业的发展,更时时牵挂着不能让一个宁纺人掉队,车间减下来的员工都被分流安置在公司诸如酒厂、金融、酒店、房地产等分公司岗位。


苏瑞广指导女装品牌“灵音”。


在寻求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泥坑酒业、房地产成为集团公司盈利的新亮点。五年来,泥坑酒业不断研发新品成为河北颇具口碑的白酒品牌。房地产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由于房子质优价低,所以在当地“能住上宁纺的房子是非常骄傲的”,就在记者去采访的前几天,集团兴建的小区刚被河北省物业管理部门评价为“全省不多见的好小区”。


苏瑞广参观公司自动吊挂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司借助当地用工稳定、集团纺织一体化的优势,推出“灵音”女装新品牌。灵音品牌主推双面呢大衣、羽绒服、羊绒大衣等产品,产品的质量和大胆设计让品牌在推出的第一年就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参观灵音展厅的时候,灵音分公司总经理杜雨洁拿起一件羽绒服让记者仔细观摩,产品均填充了90%的白鸭绒,且款式简洁的羽绒服表面镶嵌了一片真孔雀毛,这样的设计瞬间为朴素的成衣添加了一抹亮色和独特的价值。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在苏瑞广的带领下,宁纺人无论在纺织领域还是多元产业上,始终坚持匠心做产品,良心做市场。正是出于对纺织的情怀,多业并举的宁纺让该版块不断焕发新生。


“我”与纺织报的故事


说起宁纺集团与《中国纺织报》的缘分,得追溯到30年前了。


1988年春,河北省中小染织企业经济技术指标出炉,名不见经传的宁晋县纺织印染厂竟有11项指标夺得全省冠军,引起了省内同行业的关注,也吸引了《中国纺织报》的目光。当年3月3日《中国纺织报》四版刊登了一篇消息:《囊括河北中小染织企业11项经济技术指标冠军,宁晋纺织印染厂创汇登上新台阶》,这是有据可查的宁纺第一次登上《中国纺织报》。一家县办企业登上全国性行业报纸,宁纺人欢欣鼓舞、争相传阅。之后不久,4月30日一版的《中国纺织报》又刊登了《全国纺织系统1988年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单位)名单》,苏瑞广和宁纺的名字再次登上了《中国纺织报》。


此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与报社联系的加强,宁纺的名字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纺织报》上,为宣传宁纺、提高企业知名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纺织报、传播宁纺新闻,成为了一个时代宁纺人美好的记忆。


2001年企业报协会的成立,使我们在企业报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报社领导、专业编辑记者以及全国纺织行业的朋友们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我们每年都会参加研究会的活动,18年来从未间断,认识了那么多的朋友,学到了在家学不到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赵占林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