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我在服装界见过的“打假”
时间:2015-02-04 22:22:44      

    三品

   最近央视打假的力度越来越大了,从3·15的双汇到现在的达芬奇家具,每一次打假都会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让各类品牌尤其是大品牌们警醒,如果原罪已经存在,短时间内无法调整到位,那么,是否到了该考虑和央视成为紧密合作伙伴的时候了。人们也因而越来越理解,每年年底的央视广告竞拍现场为什么那么火暴了,与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公关相比,拿出几千万或者上亿元的广告费算得了什么?

    当然,央视的每一次打假都是有事实根据的,即使只是冰山一角,即使被打的品牌心里不服,也最好不要反击,因为如果反击会迎来央视接连不断的追踪报道,而且都是央视名嘴直接上阵。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冤冤相报何时了,尤其是和拥有权威话语权的机构打嘴仗,肯定占不了上风。更让被打的品牌委屈的是,即使保持沉默都不是央视所能容忍的,一定要公开道歉,否则,后续的追踪报道还会接踵而至,直到你道歉为止,当然,道歉了以后如果再追加上一笔巨额的广告费最好。

    中国服装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记得几年前去温州采访,在一次报喜鸟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位记者的提问惊出了报喜鸟掌门人吴志泽一身冷汗。那名记者说:他在上海报喜鸟的专卖店里询问报喜鸟的导购,这些服装是在哪里生产的,导购说是在上海生产的,不承认是在温州生产的,那么,温州规模庞大的报喜鸟产业园在生产什么呢?吴志泽的回答还是很智慧的,不但为温州制造加了分,还为报喜鸟打上了诚信和诚实的标签,而最终的责任肯定都是那名不会说话的导购个人承担了。据说,会后,吴志泽和那位记者进行了一次深谈,当然,那位记者不是央视的。

    而央视对中国服装品牌的打假也有案例,只不过结果不了了之了,因为,服装这个产业太难缠了,里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如果不是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外行人揭秘很可能说不到点上,反而让内行人笑话。比如中国人在国外注册品牌在国内设计生产销售算不算洋品牌;比如中国品牌设计法兰西风情的服装算不算作假;比如在品牌文化中有一个虚拟的故事是不是欺诈;比如中国品牌为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是不是假洋鬼子等等。这些“比如”在服装圈里几乎比比皆是,如果把这些都纳入打假的范畴,央视很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站在“假洋鬼子”一边的证据有很多:国外大牌也在中国生产,但是还是洋品牌;外国设计师可以采用中国设计元素为什么中国品牌不能设计法兰西风情;如果服装品牌文化中的虚拟故事算是欺诈,那么杭州断桥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也许将不再流传;如果中国品牌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就是假洋鬼子,那么联想就不应该叫“Lenovo”……

    在今年3月的中国服装论坛上,正好是央视把卡尔丹顿这个服装品牌称为假洋鬼子不久,以白领、例外为首的一部分服装企业纷纷高调宣布自己纯正的中国血统相反,很多类似卡尔丹顿的品牌在私底下达成了一个共识: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或者不必马上解决血统问题,那么,最起码首先要和媒体搞好关系。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