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纺机 >>  最新资讯
同和今年又挺火,创新却非一日之功
时间:2016-07-07 12:31:47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冰

 

在中纺企协九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谈到,当前大家都面临着经济新常态,进一步明确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提升纺织工业创新能力迫在眉睫。而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桂生作为会议承办方所作的致辞发言,谈到了同和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颇有启发之处。

17年发展:既“速成”又“茁壮”

同和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成立于1999年。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百年只做一个行业——纺织机械,完全依靠自身力量,逐步积累资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同和公司成立17年来,怀着振兴中国纺织工业的民族自信心,生产的各系列纺机罗拉、摇架、集聚纺装置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6000余家用户,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70%、40%、50%,无论是产量、品种、品质、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结束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3年,同和开发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TH598新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产品具有高速整体设计、集聚纺整体设计、智能电子牵伸、积极式电子升降、新型复合式集落装置、单元模块机组、牵伸八锭罗拉、整体式罗拉座八大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同和细纱机在原理、结构、功能上的变革创新。

2015年,同和成功研发了TH598新型网孔罗拉集聚纺细纱机、自动落纱粗纱机,具有世界高端的粗细联系统,是国内生产粗细联成套装备的唯一厂家,为纺织企业建设粗细联成套高端装备,实现高速、智能、集成、数字化工厂作出了贡献。

17年来,同和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拥有授权专利5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1项。拥有6个省高新技术产品,4个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品,并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技术改造项目2项、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2项。

今年上半年,在行业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同和纺机再次取得内销同比达160%,外销达1亿元的喜人成绩,令企业士气为之一振。

崔桂生认为,以上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各级协会对企业的帮助和支持,离不开全国各地纺织企业对同和的关心和厚爱。同时,与全体同和人不断开拓科技与创新管理是分不开的。

六个创新:让创新成为企业基因

同和人认为,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基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和为做好企业创新,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是战略创新,成就未来。

同和坚定不移立足纺织,百年只做一个行业——纺织机械。同和愿景:“科技同和、世界同和、百年同和”;五大战略:“传承战略、人才战略、产品战略、基地战略、营销战略”;同和目标:“同和主机2025年进入全球前三名”。战略创新的核心在于如何确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领先他人的前提,是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久的根本。

二是文化创新,成就未来。

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的文化必须是原创的、独特的和量身定做的。伟大的毛泽东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和认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企业”。

同和文化就是“六个好的”:“ 一个好的理念、一个好的思维、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做法、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养成”。同和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的列队、点名、讲评形成了令行禁止的管理氛围,强化了同和人的执行力;形成了“三铁”,即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道路,并要求每位员工必须做到每时、每天、每月、每年都要做好每件事,每位员工“吃饭、走路、睡觉、做梦、坐车都要想事”,“用爱、用情、用心、用智慧、用生命去做事”。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成就了同和文化的内涵。

三是管理创新,成就未来。

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管理创新改变世界,创造未来,成就百年企业。“无规矩,不成方圆”。同和写下了百万字的《同和宪法》,对同和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进行顶层设计,并不断创新、改进、优化、完善、升级、强化,实现依法治理企业,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做到对董事长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对公司诚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个人行为负责。

28项集体评审是同和宪法的精髓。重要事项要集体评审,评审内容涉及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应收款、应付款、员工工资、供应商开发、产品生产投料等。根据重要性分级表决,重要事项需100%同意通过,实行一票否决制。集体评审制度将《同和宪法》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团队智慧,集思广益,科学评估,民主决策,有效规避运行风险、减少失误、杜绝腐败。

四是人才创新,成就未来。

“人才强,则企业强”,同和公司努力为优秀人才搭建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让每一位同和人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远大的前程。

人才引进创新。同和拥有别具一格的人才引进模式,以全球汽车工业、航天工业、机床工业为学习标杆,从汽车、飞机、机床等领域引进人才,为公司发展引入新思想、新思路、新活力。

人才资源创新。同和认为,有资源才有未来。同和引进的人才,都具备各种社会资源。如2015年,我们从上海某一大型国企引进了一位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他是上海技师协会的副会长。通过他,我们得到了上海技师协会5万名技术人才的资源。在国际领域,我们通过政府提供的各类平台,聘请国际知名纺织机械专家到同和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

人才培养创新。同和是常州轻工学院、常州技师学院等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公司每年从这些大专院校,高薪招聘优秀毕业生。入职的新人,第一年在车间一线当操作工人,熟悉公司各产品、各工序,要求能独立操作设备。第二年在车间做技术员,熟悉公司各产品、各工序、各设备技术、工艺情况。第三年在各设计室做技术员,在老工程师的带领下,对公司各产品技术、工艺进行研发、设计。三年后,根据引进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重新分配岗位,成就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批技术过硬的核心技术人员,一批素质过硬的技术工人。

人才激励创新。同和实行内部股权激励机制,从四个层面进行激励:公司拿出30%股权对核心管理团队进行激励;全体营销人员按营销业绩进行提成激励;对技术人员实行即时激励和长效激励,即时激励即根据项目进度阶段式奖励。长效激励是指产品开发成功,推向市场,形成销售后,技术人员3年内可按既定比例享受新产品销售利润分红;对基层员工,实施年度利润分红激励。股权激励的推行,全面激活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实现了员工与公司的“八个共同体”,即:“愿景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宪法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荣誉共同体”。

人才规划创新。同和实行后备青年计划。未来世界是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未来的人要时尚、阳光、智慧、健康。同和未来的发展靠团队,团队靠年轻人,因此同和制定了青年后备团队五年培养规划,走出去、请进来、多经历、长见识,给后备青年广阔的施展平台

五是工匠精神,成就未来。

在同和人眼里,要象做瑞士金表一样制造产品,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制造精雕细刻。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要精心打磨,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

17年来,同和员工从十几名发展到500多人。80%的员工在同和工作了10年以上。有的员工做了十几年的车工、磨工,不轻易调整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细,拿放大镜观察产品、观察工艺。员工高度稳定性,确保了同和管理思路、方法的不断创新、改进、完善、优化、强化、升级。

工匠精神是同和传承的重要基因,造就了同和产品质量做到“十无”,即一无脏,二无锈,三无松,四无漏,五无磕碰,六无毛刺,七无划伤,八无振动,九无变形,十无色差;产品发货做到“六个不”,即不多发、不少发、不错发、不漏发、不坏发、不迟发;产品到货做到“三个100%”,即产品装箱合格率100%,开箱合格率100%,开机合格率100%;产品售后服务做到“三个零”,即“零投诉、零服务、零索赔”,真正做到让用户“选择同和就是选择安全,选择同和就是选择成功,选择同和就是选择未来。”

六是技术创新,成就未来

技术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应变之策、生存之路、发展之道,是应对形势变化、化解发展压力、增强企业活力的必须要求。

开通新产品开发绿色通道。新产品开发工作压倒一切,公司各部门紧紧围绕新产品开发,集中优势资源,优先解决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紧缺问题,优先完成新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优先完成新产品开发零部件自制,严格控制新产品开发零部件质量。

鼓励失败,奖励创新。公司支持一切形式的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成功是个人的,失败是公司的”,允许失败,允许反复试验。公司每年在预算中列支销售收入的5%作为新产品研发经费,设立员工创新奖励基金,每年拿出销售总额的3%,实行月月评奖、发奖,激发每位员工的创新潜能。至今公司已累计奖励400多人次,奖励发放800多万元。

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从项目构思→立项→调研→技术交流→产品设计→产品试制→纺纱试验→内部评审→产品鉴定→产品销售→技术服务,技术人员要全流程跟踪负责,参与到项目管理每一个环节。作为项目负责人,要负责完成用户技术交流、配置交流,合同签订,参加生产实施会,技术文件下达,跟踪用户项目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开机、设备运行、设备验收、用户培训全流程工作,确保项目万无一失。

同和人认为“企业创新无止尽”。我们的员工要永远活在,不断执行的路上;我们的技术人员要永远活在,不断创新的路上;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永远活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路上;我们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要永远活在,不断降本增效的路上。同和将持续深入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的同和为配合常州市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将实施整体搬迁,总投资1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机生产新基地,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一期项目15万平方米,于今年9月破土动工,2018年9月竣工,将成为世界纺机行业标杆性新基地。

未来的同和,将积极打造符合国家“十三五”纺织机械行业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的产品,重点研发的TH598网孔式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TH2015外置式自动落纱粗纱机、棉纺粗细络联成套装备、TH588毛纺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填补国内空白,并已列入中国纺织机械“十三五”规划专项。同和将持续努力为广大纺织企业提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纺机新产品。

未来的同和将引进世界一流的罗拉智能制造生产线、板簧摇架智能制造装配生产线、铸件加工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钣金加工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新型细纱机模块装配生产线,实现少人或无人化生产,为制造国际一流的纺机产品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的同和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