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  行业聚焦
武汉纺织大学一先进技术在鄂遇冷
时间:2015-01-28 15:26:14      
    可在实验室量产,并已完成中试,但没有湖北企业关注。”昨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新任院长王训该教授,对他们在世界上首创的合成纤维技术遇冷而遗憾。

    合成纤维技术,就是“让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合成纤维”。

    为什么要制造合成纤维?王训该介绍,羊毛等天然纤维做成的衣服,舒适,但韧性较差;化纤等人造纤维,面料结实,但不透气、不吸湿。2002年,王训该与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团队合作,研究如何实现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性能的互补和优化。“制造合成纤维,需要经过摄氏200度以上高温,但羊毛等天然纤维,难以承受超过摄氏100度的高温。这是业界遇到的难题。”

    多年研究,终获成功:他们把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羽绒及珍珠等,磨成超细粉体——平均粒径在1微米左右,且保持了原材料性能特点;同时,研制出可在常温下加工这类材料的设备及工艺。

    他们在北京一家企业完成中试。用混合纤维做成的衣服,既保持了舒适性,又有韧性。

    这项世界首创成果,让一些废弃的羊毛、蚕丝等下脚料,也能得到应用。

     2008年度,武汉纺织大学申报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合成纤维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相关设备投入约为500万元。”王训该说,天然纤维成纱,要20多道工序;磨成粉体,然后成纱,仅两道工序。“湖北企业没有顾及新技术。”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徐卫林,电话中介绍,“该技术已在江苏一家企业得到应用,山东一家企业正在中试。”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出现了一批重大成果,大多首先在山东、江苏等纺织产业发达的省份应用。

    (湖北日报)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