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 >>  行业聚焦
第八届中国国际再生聚酯会议见闻录
时间:2015-01-29 03:13:44      

本报记者 李利军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再生聚酯会议会议上,听到这样一则消息:前几年,东北一家企业看到再生聚酯产业在当地几乎还是空白,就花大本钱投产了再生聚酯纤维。可是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加之今年经济形势的压力,没有赚到钱,就想到参会转出设备。

    文中的企业真实存在,转让设备也不是一家的独角戏。今年经济形势不好的压力压迫着这个处在成长中的产业,那些靠低端产品“混口饭”的小企业开始打算另寻财富机会。当初丰厚的利润已经不在,眼见行业行内门槛越来越高,企业何去何从的“纠结”心态在此次大会上也露出端倪。然而那些摆正心态、创新产品、引进人才的企业却表示优胜劣汰的加速,行业秩序的整治让他们感受到机遇的重新到来。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或许即将带给行业一场“血雨腥风”,调整结构正是企业生存和行业前进的出路所在。

    而从宏观面上讲,环保概念在国内的市场上的消费空间并未完全释放,巨大的原料市场在政策的引导与国民环保意识提高下的增大,化学法等再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及推广等等相关可能预见的发展潜力也让再生聚酯行业有着充足的动力。行业的成长并未在这场危机下停滞反而加速快进,这对行业健康是有利的。

    原料瓶颈还未根本突破

    国内目前对废聚酯瓶料的回收尚未实现正规的规模化运作,回收材料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聚酯瓶片和工业丝绝大部分以“面料或服装”形式存在,其成分复杂、附件较多,至今未有完全能回收利用的装置,优质的废旧片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而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看来,随着各国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好的再生原料会越来越少。从短期内来看,我国从各国进口的各种原料会越来越差,数量也会越来越紧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为会议热点语句的背后也能看到,行业在当前形势下考虑长远时想到的首先还是原料的供应。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销售部副经理宋炳先也认为,再生聚酯行业问题中,原料来源问题可占到50%的比例。

    然而,目前我国每年约2600万吨废旧纺织品,其中化学纤维占80%,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而作为政策密集型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回收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隆成集团副总经理谢志宏就发了“兴”也政策,败”也政策的感叹。

    其实,与其高价进口国外废物资源,不如建立国内回收体系。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原因是再生产业与国民素质紧密联系。圣山集团的周洋就认为,国民整体素质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需要时间,而民众的垃圾分类对于再生事业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亚星(太仓)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自强表示,只有依靠法律保障,才能在中国真正建立回收体系。他认为日本实施的“指定法人”模式为中国提供再生发展的借鉴。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再生技术上也取得了由物理法跨越至化学法的突破。扬州志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强在介绍化学法再生技术时也谈到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不断发展,再生聚酯会逐步替代原生。宋炳先也乐观地认为,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可解决30%的原料供应。

    市场竞争加速优胜劣汰

    赵向东表示,要把行业先做起来再良性竞争,而不能先恶性竞争把市场搞坏。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目前存在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无序竞争等现象,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任务较重。而在当前经济形势压力下,市场竞争迫企业寻求发展出路,产能落后则会拖累企业竞争实力。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强在谈到当前聚酯行业时表示,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业优胜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进一步加速。

    正是再生聚酯行业入门门槛低,3~5万买台设备就可上手,使得行业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在行业无序竞争到了一定程度时,一方面是行业呼吁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加剧。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介绍了国家对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鼓励,而东莞市重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徐艳认为,目前国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大公司,中小企业想要转型升级资金短缺。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相关政策并不熟悉,而有些企业认为程序过于繁琐而放弃了有关权益。而据赵向东介绍,目前行业新建项目要按照“纳税占销售额的比例”、“人均纳税”等指标审核,门槛设计已将部分实力不足的企业挡于门外。除此之外,再生行业门槛在节能降耗等硬性指标和吊牌、标准等软指标上的设计,也意在淘汰落后产能。

    谢志宏也认为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等五部委加大了“12号令”的执行力度,使原料粗加工企业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国门之盾”行动也使废旧塑料的进口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他认为此举正在于“去粕留精,优胜劣汰”。

    除了政策引导下的行业整顿,市场竞争的调控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美国毕派克期国际公司的Girish Bhatt博士从事聚酯行业30年,从事再生行业7年。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再生纤维行业的竞争加剧,利润降低,中小企业有兼并发展的趋势。产能不断增加时应提高产品质量,他认为中国国内很多企业的技术并不先进,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提升企业实力。

    另外,对于再生聚酯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比派克斯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杰的见解很有深意。他认为,如果将市场面向全球而言,产能并不过剩,行业要从积极角度对当前形势进行解读,国家与行业协会也要引导企业向功能化、差别化产品方向调整产品结构,企业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应用领域,才能将产能扩大转变为优势。另外,企业发展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熟悉的领域,理性投资,不能看着什么挣钱干什么,否则会搞乱市场。

    在突破发展瓶颈中企业也在自寻出路。上海鑫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盛燕青表示,企业为增强竞争力,需要降低成本,然而原料成本与模具设计的支出大幅增加。前者可通过改进工艺研发新配方改善,后者可通过改变产品结构。但是两者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才。上面两者省下来的费用都会花在寻找合适的人才上。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满足人才配置更为重要。杭州黑马拉链有限公司查国贤认为依靠产品创新,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企业本身产品有针对性,是个小众化的市场,赢利能利较强。

    发力产业链做实环保概念

    再生事业不能只是依靠环保概念前进,而要创新发展思路,为上下游企业带来实在的利润,或者自身打通产业链,市场竞争机制才会给再生行业更多的机会。

    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兵华介绍说,新成立的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先期从企业当地回收废旧服装、面料等作为再生纤维原料,长期的发展目标是与国际服装品牌企业合作,将他们回收的衣服等纺织品进行回收再利用。“他们送给我们旧衣服,我们给他们新衣服。”这种带有服务性质的高科技新型企业为再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规划。

    当前政策引导也使再生废塑料和再生PET产业朝着规模扩大、产业链延伸方向发展。隆成集团副总经理谢志宏认为,再生聚酯产业要向上下游延伸,各环节集中,才能将层层微利聚集为整体有利可图。他认为使得“变”者生存,强者更强。他同时告诫企业切忌“大而不专”,而要做到“大中有专”。周洋认为产业在做大之后试图突破,想要完善产业链上,这样一是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可以控制品质。国内企业度过了规模发展时期,目前正在探讨新的发展模式。再生聚酯行业的问题可能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个缩影。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之下完善产业链可能正是突破口。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