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 >>  行业聚焦
环锭纺技术改进需全面
时间:2015-01-29 05:15:44      

  本报讯 (记者 王薪宇) “在目前使用的纺纱技术中,环锭纺是历史最悠久、可纺纱线细度范围最宽、可纺材质适应面最广、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纺纱技术。”2月28日,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博士在上海举行的第三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上指出,任何技术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尤其近几十年来新型纺纱技术不断涌现,更让环锭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逐渐显现,如何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使环锭纺更为完善,这需要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兢兢业业地钻研探索,同时也离不开具有雄心壮志的企业家们不遗余力的推动。

  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环锭纺新技术及其应用,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委会、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呼吁,研究者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加捻、牵伸、卷绕三方面,环锭纺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

  会上推出的一些新型纺纱技术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全聚纺聚集区长度更长,因此气流工作负压可以降低到1500Pa以下,与传统聚集纺2000~2500Pa的工作负压相比,设备能耗降低极为明显。”江南大学谢春萍教授研发的“全聚纺”技术在聚集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降低了能耗水平,解决了聚集纺设备对车间环境要求苛刻的问题,同时对织物布面效果、织物手感也有所改善。

  “传统环锭纺使用双胶圈牵伸,受上下胶圈摩擦力不同、胶圈表面清洁程度、静电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飞花、毛羽、条干不匀等,成纱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湖北聚纤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登木研发出的“聚纤纺”,创造性的采用气流负压装置和控制棒代替双胶圈,通过负压集聚、稳定握持区和梯次牵伸等手段,从理论上突破了弹性钳口对成纱质量的限制,有效地降低了毛羽的产生,使成纱条干和粗细节方面指标轻松超越乌斯特公报5%的水平。

  “赛洛菲尔纺中,长丝与短纤颜色难以吻合一直是困扰纺织企业的难题,原因是短纤难以完全包覆长丝,从而造成花纱。通过改变长丝的喂入位置,提升纱线包覆性,彻底解决了花纱问题。”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峰向大家介绍了“集成纺”纺纱技术。据了解,集成纺是在对传统纺纱技术大胆改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纺纱新技术。除解决花纱问题外,“集成纺”在生产高支毛纱、高档毛纺面料方面均卓有成效。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