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阻燃等待何时
时间:2015-01-31 03:54:44      

    近日,某企业人士与笔者聊天时感慨:国内很多纤维企业其实可以生产阻燃纤维,但由于需求太少,花费不少心血开发的阻燃产品技术几乎闲置,每年仅靠少量订单按需生产。他由此建议:国家不但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使用阻燃纺织品,还应从源头做起,直接规定使用阻燃纤维,例如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这样的明确要求。

    这位人士所指的纤维阻燃和织物阻燃,实际上包含了纺织品实现阻燃功能性的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将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剂通过聚合物聚合、共混、共聚、复合纺丝、接技改性等加入到纤维中,使纤维具有阻燃性;二是用后整理方法将阻燃剂涂层在织物表面或渗入到织物内部。这两种途径赋予织物阻燃的环节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异。总体上说,纤维阻燃比织物阻燃更能充分利用阻燃剂,其效果也更持久、手感更柔软。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多种阻燃剂,以两种以上方式协同效应达到阻燃效果。

    实际上,笔者认为以目前国内的状况,在谈哪种途径更有效、持久阻燃之前,必须要解决公共场所及某些特定场合阻燃材料的普及。

    前几年,很多人士都在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法规,规定在公共场所强制使用阻燃材料,预防火灾对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的巨大威胁。近两年,国家相关法规陆续出台,但落实效果却大打折扣。上海胶东路大火仍然让人记忆犹新,青海纺织品百货大楼火灾又起。而在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播出的案例中,建筑工人在楼房上高温电焊,不时有火光溅出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因为这些本应使用阻燃材料制作的建筑外墙保温层,全部使用了易燃材料,随时都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建筑工人坦言:“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业环境。”电视台记者在此后的明察暗访中发现,当地整个市基本找不到可以阻燃的建筑保温材料。可以判断,这样的案例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中。

    业内人士向笔者谈起服装商场品牌店铺装修的经历。一类商场如北京赛特商场、王府井百货集团商场等,对阻燃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地毯、墙面涂料、立体板到装饰物等,都要求具备阻燃功能。商场会不定期进行检查,稍有违规的便要求拆除后重新装修。但是,在二类商场中这样的情形就不多见了。尤其是到了三类、四类商场,几乎找不到一样具有阻燃功能的材料。就像食品安全令人忧心忡忡一样,该使用阻燃材料的地方不使用,让多少人时刻处于巨大的隐患之中。

    部分人士认为,造成阻燃纤维及纺织品不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阻燃纤维的价格比普通纤维要贵40%左右,一些宾馆、娱乐场所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购买和使用阻燃织物,甚至还有用阻燃剂临时喷涂在窗帘上以应付安全检查的事情发生。但在笔者看来,监管不严、违法犯规成本太低才是症结所在。既然已经有相应的强制性法律法规颁布,相关单位却还能从中游刃有余,拥有使用或不使用的选择权,本身就很荒谬。

    在一些场所千方百计不用阻燃材料,想方设法应付各类检查的同时,阻燃产品的生产企业却在为产品打开市场而大伤脑筋。既然国内不屑于阻燃产品,那么就和国外合作吧。因此,不少企业选择外贸,其生产的阻燃产品用于出口的量远大于国内的销量。于是,阻燃婴儿服装、阻燃坐垫等在国内显得有些“超前”的产品被大量输送到国外。

    不过,即便满足了国外的高标标准、高要求,也并不能打消国人心中对产品质量的疑虑。一些人士就向笔者诉苦,他们非常想买国内的阻燃产品,但基本没有令人放心的。可见,国内阻燃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都还很不完善,生产者与使用者相互猜忌,加上法规监管的漏洞,使阻燃产品普及屡屡受阻。

    今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又通过一项新指令,从2011年1月26日起,进口商或美国制造商必须为一些产品提供阻燃标准普通合格证书(GCCS),产品包括乙烯塑料薄膜、地毯与垫子,以及非儿童服装纺织品。如果未能提供合格证书,或发布不实合格证书等,可能导致最高达10万美元的民事处罚,甚至还可能处以刑事处罚和财产没收。这固然应该引起出口相关产品的企业的注意,但更值得国人深思,毕竟国人的命也是命,国人的财产也是财产。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