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化纤是否永远挣脱不了“棉花结”
时间:2015-01-31 07:58:14      

    □本报记者 张家洲

    由于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与棉花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三者价格的联动走势自然天成。也就是说,棉花价格的上升会直接带动粘胶短纤、涤纶短纤的上升,反之亦然。对于这种价格相互纠结、剪不断理还乱的现象,业界有个形象的比喻——化纤原料的“棉花结”。

    纵观近几年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市场走势,均呈现随棉花涨跌而有规律的变化,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棉花价格大起大落致使化纤品种无一幸免。这些化纤品种何时才能摆脱棉花的影响和束缚,自己决定命运?难道在它们身上真的有永远挣不脱的“棉花结”吗?

    差价由市场约定俗成

    据记者了解,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棉花价格的上涨造成下游纺纱织造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便转向更多地采用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且性能相近的化纤短纤作为替代,主要是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从而带动短纤市场需求的增长,继而拉动短纤价格上升,使短纤价格与棉花价格始终保持着一定差价。

    目前,差价潜伏危机与两者价格走势相伴相随。棉花与短纤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定差价,这种差价的合理性由市场约定俗成。据记者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差价合理性的评判也不同,其标准是看当前差价是否有利于提高棉花或者短纤的消费和需求。

    近年来,棉花市场受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准确判断市场变化?首先要紧跟国家政策。棉花市场两次大起大落都和市场调控有关。去年棉花价格高位运行,大量游资进入籽棉收购领域,籽棉收购市场出现混乱。为了引导籽棉收购,维护市场秩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强化棉花质量监督、加强信息引导等,促使价格在去年11月中旬下行。之后,棉价大幅下跌是由于国内外通胀压力增大,CPI指数不断升高,国家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社会存量资金不断被压缩,纺织企业资金紧张,纺织企业成本竞争力下降,倒逼棉价下跌。

    准确判断市场变化,还要把握市场运行规律。棉花是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其价格走势受资本市场影响比较大,想准确把握市场运行态势确实不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棉花供需的基本面分析,国家政策导向,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等利多利空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尽可能地贴近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运行轨迹,为经营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

    棉花与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之间彼此依存,相互替代。根据五年来的行情走势可以看出,粘胶短纤与棉花的价差在3000~4000元之间比较合理。棉价高企会带动粘胶短纤的市场需求。但是,粘胶短纤与棉花的价差也并非总是保持在3000~4000元。

    2010年5月~12月,因市场需求疲软,加之供应宽裕,粘胶短纤的价格一直与棉花价格保持一致,即使在快速上涨的11月中旬,粘胶短纤也是循规蹈矩地跟随棉花的脚步,两者差价几乎为零。

    作为棉花的替代品,粘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以棉花或其他天然纤维为原料而生产的纤维素纤维,以其良好的吸湿透气、抗静电、染色性、悬垂性及舒适性,在纺纱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不断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进一步改善纤维的性能,粘胶短纤逐步解决生产环境保护的问题。可是,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粘胶短纤却面临着原料缺乏和产品过剩的现实问题。

    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粘胶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粘胶整体呈现出一种持续上涨的态势,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产销量也有较大增长,库存较小,经济运行基本正常。其中1~10月,粘胶纤维的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24%,增长幅度收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开工率约为90%,全年浆粕产量约130万吨,粘胶纤维产量约190万吨。不过,在价格的持续上涨下,粘胶短纤的利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中粘胶自年初至今的毛利率在6%~8%之间。

    2010年粘胶短纤为什么会暴涨?棉花的减产也拖累了棉短绒的产量,约30%的减产直接让棉短绒的价格升至历史新高,而成本的提升加上减产的痛苦,棉浆粕不仅承受着高价,也带来了低开工率的惨淡结果。而粘胶短纤则带着高棉价的光环降落,同时陪伴着的还有原料短缺以及成本高涨,这些都形成了粘胶短纤短期内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虽然粘胶短纤有充分的上涨理由,可是下游的市场却难以承受。面对着补库需求的渐进尾声,同时下游企业的利润也在大幅降低,需求疲软也让市场并不热衷于化纤原料的采购。此外,原料价格的暴涨暴跌让下游企业更加谨慎,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更加深了出口的困难。总之,在棉价大幅波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粘胶短纤市场需求不容乐观。

    化纤替代作用逐步上升

    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化纤产能增加及低价将导致化纤替代作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花消费。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PTA新增产能陆续投产,PTA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改善。而棉花的增产也导致使用棉短绒为原料的粘胶短纤,有更大的增产空间。目前涤纶短纤的价格在12600元/吨,粘胶短纤的均价在18000元/吨左右,分别比当前棉价低8600元/吨、3100元/吨,这样的价差使化纤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2010年化纤替代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化纤供应有限及纺织服装企业没有及时调整工艺。但2011年度化纤供应将更加宽松,不合理的价差也将导致纺织企业调整工艺,服装设计者更多考虑增加化纤比例。

    专家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每吨20000元左右的棉价并不具备绝对优势,高棉价将刺激未来两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同时也抑制用棉需求过快增长。若新棉生长期天气良好,全球棉价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下年度国内棉价在收储政策支撑下,围绕20000 元/吨上下、震荡幅度在3000元左右的可能性较大。产量提高、需求稳定将引导棉价在未来3年内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6月份以来,郑商所棉花期货在月初触及阶段性新高后逐步回落,日内走势振荡加剧。现货市场棉花、棉籽价格没有随着期货价格波动,基本保持逐日下跌态势,国内大型纺织厂三级皮棉收购价为22000元/吨,较期货市场价格低1000元/吨。从有关部门7月上旬对棉花产业链的调研来看,纺织业的出口订单量、积压订单量乃至生产量的下降趋势仍未逆转。这使业界对棉价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难言乐观。

    调研数据显示,纺织产业链的库存清理未完成,接受调查的30余家纺织企业中,80%未能完成6月底的降价促销订单计划。大中型纺织企业的库存量和悲观情绪远超过小型企业,一部分大型纺织企业棉纱或棉布库存量在60天~100天,即使停产也要销售两个月。另外,印染厂产能利用率降至80%以下,直接出口商未获得往年的长期大额订单,并对棉纺织行业能否在明年上半年复苏表示怀疑。同时,棉花生产加工商普遍认为,新年度棉花交割仓单会优先用于交给国储。由于截至目前的天气较为理想,期现价差拉大后郑棉1201远期合约意向开始增强,但轧花厂受7月底农发行双结零影响,普遍资金紧张,仍处于库存清理阶段。

    接受调查的下游出口商全部将新年度棉花预期采购价锁定在国家收储价19800元/吨附近。他们认为明年一旦行业出现转暖迹象,纺织品出口退税将大幅调整。由此可见,只要8月、9月份不出现恶劣天气,新年度棉花有望提前上市,顺利接轨本年度棉花资源,而开秤价格可望向国家制定的收储价靠拢。

    新型纤维抵抗对棉依赖

    高棉价时代加之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纺织企业的出路何在?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企业应采取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大量应用新型纤维等措施应对原料价格的波动。

    大力研发并应用新型纤维是抵抗对棉依赖的首选措施。棉花价格的巨幅波动,给中小型棉纺织企业带来了致命打击,但对使用新型纤维的纺织企业影响很小。据相关报道,德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现代化纺织公司,现有环锭纺6万枚,紧密纺6万枚,日本村田产涡流纺16台。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功开发了莫代尔、天丝、竹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牛奶纤维、宾霸纤维、发热纤维、尼龙纤维、大豆纤维及羊绒等功能性新型纱线,同时,有机棉系列纱线已通过国际认证,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棉价的波动对该企业几乎没有影响,生产经营正常,开工率100%。 

    近几年,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山东陵县恒丰、盛泽、宝鼎、富华等一批纺织企业,异军突起,大力发展新型纤维,探索出了一条纺织企业不用棉花的新路子。在近几个月棉纺织行业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新型纤维企业效益却稳中有升,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据统计,目前陵县已经拥有规模以上新型纤维纺织企业30余家,生产能力120万锭,产能占全国同行业的30%,新型纤维纺织品种达到了3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涵盖了市场上90%以上的品种。靠着多品种、差异化、新型化的产品结构,陵县新型纤维纺织企业得以在今年的纺织业困局中独善其身。

    陵县恒丰纺织品公司是一家拥有15万纱锭的大型棉纺企业,以生产莫代尔、天竹、荷兰粘胶、兰精粘胶等各种新型纤维的纯纺及混纺特种纱线为主。该公司副总经理贾国强介绍说,恒丰公司主要使用新型纤维,用棉量很小,不到20%。近期棉价下跌,市场对新型纤维产品的需求量并没有随之减少,棉价波动对企业影响很小,目前企业一直满负荷生产,库存只有500吨,相当于企业10多天的产量,不存在产品积压难销问题。

    与此同时,压缩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都十分有效。山东夏津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60万亩左右。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全县棉纺企业达到140家,纺纱规模220万锭,成为“中国纺织名城”。夏津县以中小型纺织企业为主,在这波棉价大起大落中,当地纺企成为“重灾区”。近几个月来,各企业想尽各种办法促销,但还是销不动,棉纱库存普遍达到一个半到两个月左右(正常库存为15~20天),库存压力增大,占压了大量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无钱购进原料,不少企业无奈地选择了停产停工。

  近期棉价大幅波动,企业只能接一些小订单。随着大订单的减少,企业库存量逐渐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当地多为3万锭以下的小型纺纱企业,产品档次低,资金链短,库存压力更大,这也是当地停产企业多的主要原因。

  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染纱、织造、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棉纺织企业,拥有环锭纺23万枚、气流纺3000头,整体设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80%以上出口世界各地。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原料公司经理李传波在分析目前纺织企业处境艰难的原因时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价大幅走高,工资水平上升等导致综合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棉纺织品的价格,很多国外订单逐渐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李传波认为,纺织企业目前的阵痛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它逼着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淘汰落后产能。今后,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可能行不通了。目前纺织企业除了要减少库存外,还要在产品的质量和样式上下功夫,练好内功,提高产品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应该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产品的样式,适应市场的需求,把棉价波动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数量众多的中小棉纺企业,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雷同,生产的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货,根本谈不上市场竞争力,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败下阵来。近年来,棉价的起伏波动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只有少用棉花、减轻对棉花的依赖,企业经营才能少受棉价波动的影响,而新型纤维产品的高附加值,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今后几年国内棉花生产潜力有限,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纺织行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使产品由低档次、粗放型向高档、精细化转化,积极研发高附加值非棉纤维,降低用棉比,减少对棉花的依赖。

  从行业近几年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涤纶短纤维、粘胶短纤维行业技术进步明显,突出表现在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差别化、功能性品种增多,许多品种已经不仅仅是替代棉花,而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产业的多样化市场需求,为促进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