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中国再生聚酯市场很“坚硬”
时间:2015-01-31 12:13:44      

     本报记者  李娟

     如果细心观察你可以发现,来自德国、日本、英国、瑞士等众多发达国家的、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再生聚酯厂商,越来越急迫地想在广袤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但遗憾的是,他们发现中国再生聚酯与其他化纤品种截然不同,其市场“坚硬”地挤不进来。在9月22~23日于上海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再生聚酯会议上,与会人士再次发出了以上感慨。

    随着传统纺织化纤强国的产能逐渐向外转移,国外先进的再生聚酯装备和技术,在本国越来越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和庞大产业规模的中国市场,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不过,国外先进的再生聚酯装备与技术,却并不被国人所青睐。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几点:一是国外技术设备昂贵,成套装备动辄几千万元,对于精打细算且习惯小投入大产出的国内企业而言,这无异于天文数字;二是国内技术装备进步较快,近几年年年都有新突破,基本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关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还不健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产品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资源循环产业属于政策密集型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欢政,将包含再生聚酯等内容的资源循环产业概括为政策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在他看来,政策对资源循环产业的作用比其他许多产业都要突出。他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利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再生产品制造,引导社会主动消费再生产品。

    事实上,在记者的印象中,连续几年召开的多次再生聚酯行业会议,对政策的呼吁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呼吁进口废PET饮料瓶砖政策,呼吁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返还增值税,呼吁出台配套的流转税政策,等等。而今,行业的这些愿望有些已逐步实现,有些还未见曙光。

    去年9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进口废PET饮料瓶砖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简称《管理规定》)公告,解决了业内长期呼吁的整瓶进口问题。截至目前,以福建濠锦化纤为首的少量企业取得了瓶砖进口资格,更多的企业还在观望。福建濠锦化纤公司副总经理但汉良在进口整瓶的实践中体会颇多。他认为,《管理规定》)化解了再生聚酯行业生产与环保的矛盾,突破了传统观念对再生聚酯产业的误解,对于加速国内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缩短与国外再生资源产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

    但汉良进一步分析指出,跟进口PET破碎料相比,进口PET瓶砖将分拣工序放在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内,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比起质量难以控制的进口破碎料,进口PET瓶砖更有利于原料质量的稳定。从《管理规定》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进口资质有着较高要求,对工厂类型、选址、生产规模、硬件配套设施等都有相关的标准,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污染、节能高效。此外,还强调将高科技、新工艺运用于再生资源行业。

    与瓶砖进口规定的尘埃落定相比,另一项业内颇为关注的政策——再生资源回收增值税政策则有些令人伤神。在本次会议上,不少企业代表告诉记者,仅增值税退税一项政策变化,就极大地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今年以来综合成本大幅上升,不少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再生化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世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2010年按照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2011年则完全取消了退税,这项政策变化造成了再生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他建议国家尽快调整相关政策,减少企业运营风险。

    
    反倾销手段或暂告一段落

    


    根据统计,2010年中国再生聚酯纤维产能达到620万吨,产量接近4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林世东认为,经过“十一五”年均增幅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在产业地位上,再生聚酯已经由补充转为部分替代,相关回收、加工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以往大、小化纤之间的鸿沟;在应用领域上,再生聚酯产品用途逐渐多元化,已覆盖非织造布、地毯、家纺、汽车纺织品领域,产品达百余种;在竞争格局上,产业格局继续深入调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然保持技术领先甚至垄断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仍以常规产能为主;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土耳其等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变化下,中国再生聚酯产业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时出现,如何有效应对成为出口企业新的课题。

    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外向型企业,其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应对反倾销案件的过程中,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南化纤副总经理孙亚将中国再生聚酯企业应对欧盟聚酯短纤反倾销案形容为“艰苦的8年抗战”。自2003年12月,欧盟对原产自中国等地的进口聚酯短纤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开始,以慈溪江南为代表的一批再生聚酯企业跨过重重险阻积极应诉,终于迫使欧盟在2011年6月终止对华聚酯短纤的反倾销措施。

    孙亚指出,在欧盟立案之初,中国再生聚酯企业的外向型之路刚刚开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国际诉讼知之甚少等制约因素,使企业遭受了极大的困境。所幸,积极应诉不但让企业取得了案件的最终胜利,还探索出未来的几大发展方向:一是通过走出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办厂的方式曲线守住欧盟市场;二是产品结构由大众化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三是开拓欧盟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同时放慢发展脚步,练好内功。

    孙亚认为,欧盟反倾销案件的结束,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其他国家用反倾销手段来阻止中国再生聚酯短纤出口已告一段落。因为国外市场对中国再生聚酯产品有强劲需求,且各立案国本土企业在成本上已经具备与中国产品竞争的能力。

    
    “衣料大循环”蕴藏机会

    


    杜欢政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垃圾教授”一行字,显示出他对资源循环产业的执著。据他分析,每个时代的不同需求,决定了那个时代飞速发展的产业:上世纪50~60年代,人们希望延伸手的功能,因此以钢铁为主的金属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上世纪60~70年代,人们为了延伸脚的功能,使汽车工业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急迫希望延伸脑的功能,因此IT行业飞速进步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当前,IT行业的硬件发展已经弱化,但信息增值服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21世纪,人们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产业无疑顺应了时代需求,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提高再生聚酯用量、扩大使用范围,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减少消耗,而且成为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可口可乐全球包装研发部总监黄晓燕介绍,可口可乐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目标是,25%的包装材料使用再生产品。目前,可口可乐主要通过轻量化、使用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包装策略。值得关注的是,可口可乐正在研发使用植物环保瓶(PlantBottle),以生物基乙二醇(目前已商业化)和生物对苯二甲酸(仍处于研发阶段)为原料。黄晓燕特别强调,生物基并不意味着通过生物降解来处理废弃瓶,而是通过回收循环实现再利用。

    在中国再生化纤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攻关解决化纤(主要成分为涤纶)最终制品回收项目,攻克化学法技术难关,即实现“衣料大循环”。直到目前,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主要的资源来源仍然是废旧聚酯瓶,其次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丝、泡泡料等,对废旧衣物的循环利用进展缓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化学法等关键循环技术的滞后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防止疾病传播,我国基本废止了二手服装的正常收购销售体系,同时,国内基本没有对废旧衣物行业利用的鼓励性政策,所以绝大部分废旧衣物被当做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而因缺失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废旧衣物仍然在一些低端市场中进行交易,引发人身安全、环境卫生隐患,还会引起走私、偷逃税款等系列问题。

    林世东对此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应参照我国早期的和国外的做法,按照现有要求制定出废旧衣物回收循环利用的管理办法,逐步恢复健全我国废旧服装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同时,特别鼓励使用化学法回收再利用,积极开展示范技术和示范工程的推广工作。另一些人士建议,再生聚酯行业的发展可以借鉴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的成功模式。

    行业“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衣料大循环”的途径作了一些描述,除了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据悉国内已有企业在化学法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之外,还包括“通过转让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国外衣料—衣料的大循环聚酯系统回收成型装备与工艺,消化吸收再创造”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聚酯市场“坚硬”的外壳或许会在“十二五”有所软化。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国外企业或许能在中国再生聚酯市场掘到真金。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