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世界玻纤“老大”的选择
时间:2015-01-31 15:35:14      

本报记者 张家洲

    2011年,世界玻纤行业的多事之秋。其备受全球关注的标志性事件日前终于有了结果:全球玻璃纤维行业“老大”——我国巨石集团赴埃及投建年产8万吨玻纤项目已获批准,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昭示着中国玻纤企业面对频繁的反倾销冲击,毅然作出“走出去”规避贸易风险、寻求全球化发展的明智选择。

    中国玻纤屡遭反倾销

    今年以来,国外针对中国玻璃纤维产品的反倾销接二连三,先是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玻纤产品征收23.75%的反倾销税,后为印度发起了对中国出口玻纤产品的反倾销,其中,中国玻纤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玻纤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巨石集团有限公司首当其冲。

     2011年1月,土耳其对来自于中国的玻璃纤维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终裁结果已宣布。经调查,土耳其政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产品存有倾销事实并因此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裁定自终裁结果宣布之日起,对包括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部分中国玻璃纤维出口企业出口到土耳其的相关涉案产品征收23.75%的反倾销税。此税率为终裁税率,正式到期日为2015年12月31日,较初裁结果中征收38%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大幅下调。

    无独有偶,不久后,印度又宣布了对来自于中国的玻璃纤维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的终裁结果。经调查,印度调查当局认定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产品存有倾销事实并因此对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裁定自终裁结果宣布之日起,对中国玻璃纤维出口企业出口到印度的相关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其中,向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并出口到印度的相关涉案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为18.67%。此税率为终裁税率,正式到期日为2016年1月6日。巨石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向印度出口的玻璃纤维产品销售金额约为1022万美元,约占其全年营业收入的2.2%;2009年向土耳其出口的玻璃纤维产品销售金额约为106.37万美元,约占其全年营业收入的0.23%。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巨石集团是中国玻纤股份有限公司控股51%的子公司,中国玻纤则由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的中国建材,持有中国玻纤36.15%股份。巨石集团主要生产玻璃纤维及制品,其生产规模、销售总量多年来在全国玻纤行业中保持第一,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产品销往国内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该集团玻纤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产品多达20种类,近500个品种。

    海外建厂与收购同步进行

    今年7月底,中国玻纤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其控股子公司巨石集团拟在埃及设立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计划。该计划提出,集团在埃及建设年产8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233亿美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巨石埃及注册资本6700万美元。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将以巨石埃及自有资金及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实施后,预计正常年份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5.54亿元,年平均利润总额2.0194亿元。去年,中国玻纤公司净利达到2.06亿元。

    日前,该项计划已获相关部门批准,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项目建设周期为15个月。巨石集团负责人表示,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公司认为埃及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适于投资设厂。

    与此同时,巨石集团表示计划收购其美国产品独家代理商GIBSON公司唯一股东Faithrich公司100%股权,以此加强公司对美国及北美地区的市场控制力,强化与客户的关系,并依靠美国GIBSON公司成熟的销售网络、销售队伍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进一步提高巨石集团产品在北美地区的市场份额。2010年,巨石集团出售给美国GIBSON公司的产品销售额达4.7354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巨石集团同期营业收入的10.02%。

    在大手笔的海外投资和收购背景下,巨石集团在国内还将通过发行2011年~2014年短期融资券筹集流动资金,发行总额不超过14亿元。

    中国玻纤产业后来居上

    据记者了解,玻璃纤维是理想的金属材料替代材料,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玻璃纤维成为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环境保护、国防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因此,玻璃纤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玻纤生产消费大国主要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人均玻纤消费量较高。欧洲仍然是玻璃纤维消费最大的地区,用量占全球总用量的35%。

    中国玻璃纤维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动力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拉动。国际市场的扩大,既有总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来自国际企业前期因利润率较低退出行业后,给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留下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玻纤行业和企业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国内玻纤行业已颇具规模,并涌现出巨石集团等一批实力强、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其中巨石集团于2008年实现了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玻纤行业产量第一的新突破。

    中国玻纤行业发展最快的阶段是“十一五”时期,2007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160万吨,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国玻璃纤维行业的产能扩张,得益于全球市场对玻纤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内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等重大成果的有力支撑。“十一五”时期先进的无碱池窑拉丝技术加快了企业规模化进程,全国玻璃纤维企业有200多家,其中池窑企业20家,玻纤深加工企业100多家。在支持大企业集团和特色企业发展背景下,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十一五”末三大主要生产企业巨石、重庆、泰山的产量集中度达60%,生产能力最高的企业达到了80万吨/年。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中东、亚太基础设施的加强和改造,对玻纤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市场空间不可估量。而且随着全球在玻纤改性塑料、运动器材、航空航天等方面对玻纤需求的不断增长,玻纤行业前景十分乐观。目前,玻纤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潜力巨大的风电市场必将成为玻纤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因为能源危机促使世界各国寻求新能源,风能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在风电领域也已加大了投资与研发的力度。到2020年,我国在风力发电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500亿元,其中,20%左右的领域需要使用玻纤,如风机叶片等。这对中国玻纤企业来说无疑充满了机遇。

    “走出去”有效规避风险

    目前,巨石集团的埃及项目已全面启动,这是该集团“十二五”加快“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关键性一步。巨石集团董事长张毓强表示,未来五年集团的战略规划目标非常明确,思路清晰,即通过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四化”建设,将企业打造成全球玻纤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巨石集团已经先后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南非、韩国、印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相关机构。谈到国内发展规划时,张毓强表示,2012年集团将完成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和四川成都玻纤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玻纤年生产能力超过150万吨。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化纤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存,化纤行业成为贸易摩擦频发的重灾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的增长速度更快,涉及范围更广。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美债和欧债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少数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抬头,中国化纤行业面临着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在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化纤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专家认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获取先进技术,突破贸易壁垒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化纤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需要选择科学的战略模式。

    专家指出,中国玻纤“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形势中,中国企业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来提高发挥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化纤工业的合作。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中国玻纤行业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产业制造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而且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来看,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和战略资源。

    一些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赞同巨石集团海外拓展的选择。他们认为,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中国玻纤企业也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玻纤企业要“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市场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此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玻纤产业的向外转移和发展既是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世界玻纤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