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狙击雾霾 阜宁滤材1月订单同比增一倍
时间:2015-02-06 03:24:44      

  □ 本报记者 朱小红

  在经历了华北、华中包括北京在内的几个省市连续雾霾天气之后,2月24日,记者随中纺联2014春季科技调研组来到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调研组的第一站就是与治理大气污染息息相关的产业——过滤材料产业集群。所谓过滤材料,即用于袋式除尘器的材料,它依靠纤维滤料做成的滤袋,通过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来净化气体。在我国,布袋除尘器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筑路等行业。

  汽车从盐城市驶入阜宁县,只见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两边张挂着一幅幅标语彩旗:“踏踏实实做工厂 认认真真搞生产”、“科技振兴制造业 阜宁滤材大提升”等,这让带队的中纺联副会长孙瑞哲兴奋不已,他感慨道:“近来已很少看到对制造业还有如此热情的地方了。”前来迎接调研组的阜宁县重镇阜城镇党委书记高曙红说,这里是革命老区,对制造业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随后进行的调研组与当地过滤材料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阜宁县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张哲峰介绍,上世纪90年代阜宁县开始发展滤材产业,一点一点从低端做起,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向高技术高端产品提升,大连、苏州都有企业迁到这里,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做好过滤材料的同时,阜宁县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上游引进了辽宁抚顺做纤维的企业及扶持本土纤维企业发展,下游也开始有做装备的企业入驻园区。2014年1月,园区滤材企业的生产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阜宁澳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荣明在座谈会上说,他们是一家做常规粘胶的化纤企业,2007年就已经上市,但现在生产传统纺织品利润太低,几乎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在产业用纺织品上寻求出路。

  人称阜宁滤材“老大”的江苏氟美斯环保节能新材料公司董事长刘书平,就是阜宁县政府从东北招商引资“捕获”的一位能人。作为“外乡人”,他10年前从辽宁到阜宁办厂,业内几乎无人不知,但他一向闷头做事从不声张。刘书平在座谈中说,做过滤材料需要工艺和技术,无论是水刺、熔体纺丝还是纺粘热轧都需要根据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一步步地攻关,氟美斯很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团队,抓住机会就引进创新型技术人才,而且不拘泥于行业和领域,譬如企业的创新团队里就有从华南理工大学请来的科研人员,专门研究造纸。

  刘书平认为,目前他们企业发展还较慢,经常是看着雾霾一天天起来,一地地扩散,感觉自己着急但还是使不上劲儿。“前些天看到媒体报道,北京等地的空气清洁机紧张到把各厂商的库存都卖光了,这是巨大的商机。我分析,中国治理雾霾还需5~8年,我们企业一定要把握住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机会。”目前,氟美斯公司只有1万吨的滤材产能,刘书平正在筹划将其增至5万吨,同时他也在与一家上市的环保企业一起做太阳能电站,结合起来布局,以降低企业成本。

  调研组成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说,过去我国都采用电除尘,目前正在向袋式除尘过渡,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袋式除尘过渡要达到30%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于其他除尘方式,目前我们纺织主要的竞争对手是静电除尘。烟台泰和公司已经从常温过滤材料研发到高温过滤材料。他希望阜宁能做出一个示范集群,第一,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比较优势(与静电除尘等);第二,要有更好的工程服务也就是售后服务;第三,要打出区域品牌,成为中国的滤材基地。

  孙瑞哲对阜宁县委县政府实打实地支持本地制造业发展表示赞赏。他强调,滤材产业链配套一定要做,要将产业相关的技术引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研究如何稳定产业大军,如何推动和承接产业转移,譬如纺织业从苏南到苏北的就近转移,地处苏北的阜宁应抓住机会。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