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印染 >>  行业聚焦
广州:“老产业”碰见了“新机构”
时间:2022-06-20 09:49:20    来源:新快报·ZAKER广州  

十年来,广州有家企业经过技术攻关,印染废水从色度深、味道重,改善为出水清澈、适合养鱼;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从原来冒烟、着火等异常,改善为油烟和颗粒物浓度均小于 10mg/m3,并实现废气热能回收率达六成;固态染料助剂投加过程从原来的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精度差,改善为助剂在线自动计量输配送。转型升级的背后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助推。

据广州市科技局透露,该案例源自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和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近十年的合力。近日,记者通过走访,探寻两者间的碰撞火花。

据了解,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从 2015 年的 7200 名员工,到现在的 3700 名员工,人数减少了约一半,产值则从 46 亿元到 42.5 亿元,可以看出其生产效率的提升。传统行业的出路在哪?公司董事、首席营运总监赵奇志提到,其将通过开拓内销市场,以及进一步提升效率,来做到提质增效。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研究院于广平说,节省人力主要在于技术的提升,而技术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印染环节。他提到,这个环节中,大量的人实际上所做的工作为输送染料助剂。印染时,要在密闭的染缸中,将 10 多种染料、几十种助剂,和布料一起在高温高压的环境里反应。以前,靠人工按照配方称量各种燃料,混合后放在染缸中。" 人在称量,做配料,送料。这个过程现在靠自动化完成。" 于广平说," 以前要 6 个人关注一台染缸,现在 1 个人能看几台染缸。"

记者走进印染车间,参观了粉体助剂自动输送系统。在现场,整个印染车间的上部有一圈导轨,小车沿着导轨,根据定位和染料助剂配方的指令,定位之后投加用量,再走下一步。根据介绍,整个车间 40 台染缸,大概有 10 来个小车沿着车间走动。" 这种工种现在不容易招到工人,技术解放了人力。"

污水处理同样是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污水处理厂厂长张文峰有着 20 多年的污水处理经验,近 10 年,他最大的体会是 " 改变 "。他提到," 传统的水处理实际的操作都以户外为主。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现在经过智控信息及数字化的改造之后,水处理完全可以在中控室实现操作,基本上很少在外操作。"

他说,改造之后,人数大幅减少,漏洞强度大幅降低。比方说,10 年前的水处理有 50 人,当时规模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10 年后的今天,操作人员只有原来的 80%,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再者,原来的加药靠人的经验去做,现在从进货,到卸货、储存、使用,实现了精准投加。他提到,光一个加药系统,就比改造的前一年节省费用超过 1000 万。

据悉,今年 5 月,于广平团队与互太合作共建的 " 纺织印染数字制造创新中心 " 正式成立。未来 3 年,双方计划在互太逐个建立完善数字化智能化车间(织造、染色、定型等);建立互太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形成完备的纺织印染业务和生产流程八大领域智能决策组件池;建立纺织印染产业数字化管控系统和大数据平台。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