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跨界融合践行绿色发展!“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走进中大恒源
时间:2019-11-21 11:05:17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育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今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反映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深化,旨在进一步发挥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硬约束作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国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纺织行业先行先试,从创建生态文明示范企业入手,引领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生态文明建设。


从2014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会开展了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创建“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系列活动,先后走过了六站。11月18日~11月19日,2019年第七站走进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需强调的是,此次活动积极践行“三行合一”,即专家走访、评价,行业领导和企业高管参观、考察,以及媒体记者深入探访、报道,通过专家、企业家和记者实现全方位多角度“三行合一”万里行模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纺联产业部副主任程晧,中纺联环资委专家唐经美邱华,东华大学教授奚旦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主任姜涛,马大生纺织有限公司厂长崔向海,前进牛仔总监源满荣、化学品采购黄丽桢以及《中国纺织报》社等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雁君和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金子恒还特别接受了记者采访。


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缘何走进中大恒源

孙淮滨等参观中大恒源生产现场

文雁君(左一)介绍中大恒源产品和技术。

孙淮滨(右二)与中大恒源日本专家(左一)交谈。



此次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为什么选择走进中大恒源?孙淮滨对记者阐释道,纺织行业作为一个环境敏感型和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制造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明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更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节能减排举措,而是从源头改进,从根本性技术入手,实现相关产业共建,为绿色发展和绿色制造提供技术支撑。此次2019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尝试走进中大恒源意在引入先进绿色技术,从本源上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文雁君介绍,中大恒源创建于1993年,是中国天然色素在食品领域应用的开拓者和标杆型企业,天然色素行业入行起步最早、研发实力最强、管理水平最优、产品体系最全、单品规模最大的龙头型企业,也是中国天然色素和健康原料最大的专业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更是国内栀子黄色素、姜黄色素、β-胡萝卜素应用型产品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大恒源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建立了河南省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国际研发前沿跟踪与定期沟通机制,拥有自主核心发明专利几十项,系列无味天然色素产品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长期致力于天然色素标准的开发和申报,领导着国内天然色素行业研发的方向和前沿,制备技术、工艺水平、产品品质均居国内领先地位。秉承“为生活添加色彩、为生命添加健康”的使命,固守“以科技提升品质、以品质保障安全、以安全服务人类”的宗旨,中大恒源坚持以“成功就是对标准的坚持”为核心价值观,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正在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执着前行。

中大恒源拥有授权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25项以及多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金子恒补充道,当前,中大恒源已形成从原料种植、应用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构建起了“9大原料种植基地+3大产业化成果转化基地+1个高规格研发中心”的集团化体系架构,产品涵盖了栀子黄、姜黄、红花黄、叶黄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红曲红、紫甘薯、萝卜红、葡萄皮红、桑椹红、栀子红、栀子蓝、栀子绿等系列单体天然色素和全色系复配天然色素,以及姜黄素、姜黄油、藏花素、栀子苷、栀子油、辣椒红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等健康原料,栀子黄、姜黄系列产品产销规模位居全国之首。企业始终立足于行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天然色素产业的持续、完整、均衡、健康发展,致力于将安全、健康的新理念及基于自主技术的优质天然色素和健康原料导入市场,构建起了从原料种植到原料粗加工、从产品制程到销售过程、从应用服务到跟踪反馈的全产业链安全防控体系,把“选择中大就是选择了安全、选择中大就是选择了专业、选择中大就是选择了标准”的承诺落实到了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这家企业正尝试从食品和保健领域向纺织等多领域推广其新技术,以期帮助更多行业从生产源头上实现绿色制造,力争生产穿在身上可以食用的染料。


孙淮滨谈道,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植物染料色牢度和助剂问题一直难于攻关,特别是产业化应用,以及量产推广方面也一直存在薄弱环节。就拿牛仔布加工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80%份额,需要大量靛蓝染料,中大恒源在植物色素提取上取得突破,可以实现牛仔行业的量化生产。特别是该企业拥有自主种植、研发以及制备和后期服务等完整产业链,不受原材料限制,提取纯度高,具有工业化基础。其自身具有的天然优势,可以替代化学品等为牛仔布加工企业带来福音。孙淮滨说道,对于植物染色来说,纯度一致性很难解决,而中大恒源在固色和色差技术问题上可以提供应对办法。另外,植物提取不稳定,中大恒源不局限于某一种中间介质,而是放大提取来源,满足应用企业最大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中大恒源天然色素提取技术性价比高,非常适于在纺织行业广泛推广应用。

孙淮滨总结道,中大恒源的这一植物色素提取技术,起到产业和技术引领作用,它与纺织行业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将为纺织品功能性开发带来新思路和新方向,是产业深度合作的一次新尝试。他同时强调,中国纺织工业正在积极践行科技、绿色、时尚发展策略,而中大恒源不仅属于高科技企业,绿色环保企业,与纺织联姻更突出了其时尚性。


中大恒源怎样从源头为纺企提供绿色支持
为契合纺织行业绿色转型,中大恒源积极落实植物染料科技创新,组建植物染料研发、印染工艺研究,分析检测三大技术团队,并结合现代化染色设备,经过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完善了植物染料和植物印染纺织品新行业标准,成功申请2个行业专利,为天然染料在纺织品应用提供雄厚的基础技术数据支撑。

文雁君对记者介绍道,在植物染料的原料挑选方面,中大恒源坚持天然健康的植物原料研发,不经过化学加工,零化学添加,不含甲醛、致癌芳香胺等对身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从蔬菜、水果、中药材中提出天然色素,在印染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提取设备与技术,使得植物提取纯度高,色价更高;其药物成分与色素一起备织物吸收,使染后的织物带有原有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螨防痱的效果。针对植物染料的脆弱性,成品普遍日照牢度偏低的问题,中大恒源染匠团队致力于产品和工艺的深入研究和开发,经过反复的实验,使得色牢度成功提高,耐光、耐热、耐汗渍、耐热压、耐磨、耐水洗等色牢度达到4或4+。对于植物染料颜色单调,品种不多问题,染匠通过对新的原料和混染工艺的研究,实现多种面料供应,八大色系范围,300多种可选用颜色,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颜色选择。
金子恒还告诉记者,进入纺织行业,中大恒源将从靛蓝染料入手。他介绍称,中大恒源研究人员利用某菌种制造出了靛蓝染料,并对其进行改造培育,最终成功生产出大量的靛蓝染料。“采用生物发酵方法,避免了化学合成法中可能的污染。”他同时谈到了发酵靛蓝的几个优势:首先发酵靛蓝的产量远大于植物提取靛蓝;发酵靛蓝是运用秸秆等农业废料进行发酵,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升高成本大幅度降低且不受产量限制,另一方面消耗掉大量植物边角废料,绿色环保;可以保证稳定持续的生产,并将染料质量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发酵靛蓝的成品着色调、色牢度与合成靛蓝成品基本没有差别。金子恒介绍,中大恒源子公司——河南染匠科技有限公司今后将以健康天然的初衷,专注于纺织服装业印染绿色化,其旗下品牌“染匠”也将秉持着用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在纺织植物染料领域深耕。


不仅如此,中大恒源还将标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重中之重。植物染料标准缺乏,导致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考,产品品质不一,规格混乱,严重影响了植物染料产业化的发展。为此,目前中大恒源正在独立起草《植物染料色牢度通用技术规范》,参与制订《纺织用植物染料靛蓝》标准等。

文雁君谈道,目前与中大恒源在植物染料方面形成合作的纺织服装代表性品牌有万事利丝绸项目、康赛妮羊绒项目、楚和听香汉服设计项目等,另外还与苏州大学植物染转印花技术、中原工学院天然染料色牢度提升关键技术等研究展开校企合作,并与武汉纺织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当前,天然染料工业化发展的时间短,产业链不完整。据介绍,中大恒源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精进业务。首先植物染料品种少,品质不稳定,无法进行标准化管控,中大恒源将对植物染料供应链深度优化,例如染料品种的持续筛选与优化;组织培养和发酵工程替代植物原料的探索;产品纯度与染色色调的改良;产品染色组分的深究与产品标准的制定等。其次植物染料染色机理不明确、染色助剂少,色牢度差,染色重复性差,中大恒源将对植物染料应用效果持续改进,例如染色组分机理的深入研究,以提升产品染色的稳定性;染色助剂的开发与色牢度的提升;染色色调品类的丰富等。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