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用 >>  行业聚焦
青岛纺织军民融合发展现状调研
时间:2019-08-15 10:17:54    来源:中产协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青岛作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之一,围绕海洋海军海防的特色优势,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创新平台,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军地人才培养中心、军队保障社会化服务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心、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中心,引领带动军民融合全域覆盖、合力推进、联动发展,探索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科技和产业振兴之路。
纺织品作为仅次于钢铁材料的第二大类军需装备品,是保证战斗力的基础,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我国纺织行业的军民融合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纺织军工配套体系。纺织军民融合的发展规划,是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为给中国工程院“我国纺织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研究项目提供案例和最新成果支撑,为深入了解青岛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破解影响和制约现阶段纺织行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障碍、矛盾和难题,探索纺织军民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东华大学项目组联合组织领导专家团队赴青岛进行了调研,参加调研的领导专家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党委书记、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勇,中纺联副会长、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简称中产协)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中纺联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玉萍、处长冯丽,中产协秘书长张传雄,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陈绍娟、功能纺织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平,东华大学讲师吉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江振林。
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青岛军民融合发展概况及模式
      青岛是国防重镇、驻军大市、战略母港的所在地,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强军保障之责。同时,青岛海洋科教优势领先,涉海涉军产业发达,双拥共建传统悠久,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近年来,青岛在军民融合发展中不断实践,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上不断寻求创新突破。2014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与驻区部队建立军地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军地对接、组织协调、工作落实;2017年6月,新区成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2018年1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实行,该条例是全国首个将军民融合专设一章做出具体规定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12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出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办法》,成为全国首个在地方层面全方位部署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规范性文件。另外,青岛还制定出台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导则等20余个政策文件。
      2018年3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获批成为全国首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成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试验田”。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总体指导下,青岛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示范区建设,全市层面发起军民融合发展攻势,推动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突破发展,努力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青岛样板。近3年来,140多个军民融合高端项目引入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截止目前,西海岸新区已经拥有军民融合企业189家,2018年实现军民融合产业产值400亿元。其中,“军转民”企业46家,推动了国防科技工业与新区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民参军”企业143家,涌现出明月海藻藻酸盐医用敷料、海丽雅特种缆绳等一批科技成果,呈现了西海岸新区海洋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和国防军工科研生产融合的局面。
不仅西海岸新区,整个青岛的军民融合发展都在全面展开。作为海洋科研高端要素集聚地的青岛蓝谷,发起“海洋攻势”,着力打通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在陆海统筹、军民融合、海洋科研、海洋产业等方面建设一批桥头堡;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正在不断激发创新潜力,定向、精准、专业化招商引智,实现区域范围内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优化升级;城阳区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将打造集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聚合、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集聚园区。
按照山东省委“一核引领、多区联动、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要求,青岛充分发挥海洋海军海防特色和优势,深入探索和实践平台融合、领域融合、区域融合“三融”模式,构建点线面“三维一体”、协同推进的格局;创新和完善深海协同、远海保障、海上动员“三海”融合长效机制,提升全面经略海洋和海战场环境保障能力;探索构建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标准化、市场化“三化”制度体系,着力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青岛纺织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纺织行业与军工行业双向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青岛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从体制机制、政策、平台等方面为当地的纺织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纺联调研团在青岛期间,走访了青岛固德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即发集团、东方时尚创意中心等企业;参观了青岛环球集团和天一集团,和天一集团就其牵头的中国青岛智慧纺织产业园规划进行了详细研讨;同期,调研团还与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管委会、中共青岛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进行了座谈。

参观青岛天一集团

参观青岛环球集团
       调研团参观的青岛固德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头盔的研发和生产,产能已达到20000顶/月。目前,公司的国内业务主要是为武警森警部队配备碳纤维防火救援头盔;国际方面,是哈雷、LAZER、BELL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头盔供应商。下一步,公司将与深圳中科院联合研发智能救援头盔,并将自主研发应用于民生领域的惠民电动车头盔。

参观青岛固德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明月海藻生物科技中心是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重点项目,由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投资设立。集团拥有“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纤维和医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在内的六大蓝色产业板块,年销售收入35亿元,呈现了“海洋”“蓝色”“高科技”“创新”“国际化”等鲜明的战略发展特点。目前,集团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和30%,是海洋生物行业龙头企业,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集团精准把握蓝色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海洋强国以及青岛西海岸新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重要机遇,着力将明月海藻打造成基于海洋生物研发的全产业链帝国。
       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特种绳缆、应急自救产品研发生产、应急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制订与运营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民生业务和特种业务提供装备、应急保障和服务。作为国家科学科考船绳缆产品指定供应商,海丽雅在工业安全绳缆、军事特种绳缆、海洋特种绳缆研发生产上不断创新,多次为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科学号”探索一号”“雪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等研发配套特种绳缆,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有“中国绳王”之美誉。集团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战略,通过领先的产品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坚持产品品质战略,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代表中国安全保障类产品走向世界的领军企业。目前,集团创新产品1000余种,拥有专利1600余项,是“中国专利申请50强企业”。
      即发集团在军需对接、定向服务、产品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司自2010年起成为部队针织服装类军品生产合作伙伴,每年均保质保量完成了部队下发的生产任务。集团凭借在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积极参与部队被装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工作,并向国内外部队推广公司的多功能新材料产品。另外,集团与部队科研机构合作,先后开发了阻燃抗菌内衣裤、防透视功能材料、吸湿快干保暖内衣裤、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清肤内衣裤、银纤维抗菌防辐射袜子等产品,其中部分新研产品已试用部队。以后,集团还将加强与联勤保障部队各个职能部门、机关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把公司的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广到部队装备中,实现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参观即发集团

与即发集团负责人座谈
      东方时尚创意中心也是古镇口示范区重点项目之一,依托中纺联庞大的会员企业与设计师群落资源,建设时尚展示中心、总部创意区、品牌体验中心、国际机构教育与培训中心、军地创意创业中心等,开创“品牌总部+国际会展+专业培训+时尚公园”的全新模式。目前,中心正在紧密契合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规划,以纺织服装及时尚产业为特色,在纺织服装领域率先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服务等工作,加快推进军用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军旅时尚创意设计、军旅文化推广传播、军队后勤保障地方化,使之成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内纺织服装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推动军民融合实践在时尚创意领域的先行先试。

参观东方时尚创意中心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工委书记刘玮在座谈中谈到,军民融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高精尖’技术上实现突破,整合军地校企研科研要素资源,协同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军用纺织品方面的研制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青岛确立了项目人才、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军地校企研开展深度合作,释放人才、技术、设施等创新要素活力;古镇口作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投资优势明显,可为来此投资的纺织军民融合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与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管委会座谈
      中共青岛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解宏劲在座谈会中提到,青岛要以海洋为龙头,体现青岛海洋、海军、海防的特色,聚力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制度创新和项目示范,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双向转化,拓宽“民参军”渠道,提高军民两用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期望青岛在已有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基础上,有更多的纺织军民融合企业在此集聚和发展,同时期待中纺联为未来青岛军民融合领域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落地等出谋划策。

与中共青岛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座谈
      王玉萍在座谈中提到,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在与际华集团和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未来与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和亿联时尚集团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合作:一是加强科技合作,打造军用纺织材料、工艺创新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二是加强技术交流,建立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和技术交流平台;三是加强学术交流,建设一支爱国爱军的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四是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军民融合合作平台;五是建立军民融合基金。通过五个方面的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和优势互补,共同助推纺织行业军民领域深度融合。
李陵申讲到,军用纺织品不仅仅局限于军装和被服领域,还涉及单兵防护、战略武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军民融合是我们纺织转型发展的一个战略机遇。一直以来,纺织行业坚决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行业军民融合的协调和组织工作,主动对接军方需求,积极促进纺织行业军民资源互动共享。未来青岛可进一步突出海洋海军海防特色和优势,加强海洋用纺织新材料的深度开发与应用,为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开展纺织军民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借鉴。
      高勇在座谈会上讲到,从未来发展来看,纺织纤维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处于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应用领域。随着学科交叉、产业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军民融合纺织品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纺联在成立行业首个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青岛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合作已成为必然,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推动青岛纺织相关行业的军民融合发展。期待青岛市依托其现有区位、资源和政策的优势,进一步引入高性能和功能性纤维以及终端制品企业,逐步在青岛形成军民融合纺织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青岛军民融合发展对纺织行业的启示
      青岛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品生产、市场采购四个层面的衔接融合,畅通“民参军”“军转民”渠道,推动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全面融入军民融合发展领域,用市场的力量、资本的力量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释放了巨大市场潜力,增加了技术创新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产业、科技、保障等融合领域实现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当前,纺织军民融合还存在“民参军”难度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缺乏、军民资源互通互享较弱、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不够、成果双向转化评价标准不明确、政策和制度有待优化等问题。调研结束后,调研团一致认为,青岛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对整个纺织行业的军民融合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破解影响和制约现阶段纺织行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障碍、矛盾和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纺织行业的军民融合应该健全制度机制、创新融合模式、强化规划协调管理、建立科技投入体系、协同监督评估,在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政府和军方相关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军需单位协同推进下深入发展。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