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对接会将在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新建成的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举办,这不仅仅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立足东北走向东北亚的关键一步,同时更是辽宁西柳占据市场战略节点、紧抓“一带一路”、以贸易促生产的重要战略实施的关键一步。
西柳商贸活力凸显
据了解,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由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约110亿元开发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8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3.8万平方米,设商铺2万余个,主要建设小商品专业市场及市场配套产业。
据西柳镇镇长、西柳市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庆权介绍,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共分为三期建设,一期投资44.12亿元,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共有商位7000余个,市场经营26个大类180多万种单品。目前,西柳义乌小商品城的一期建设已经收官,室内外装修也已经处于扫尾阶段,招商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
对于为什么义乌小商品城如此钟情于西柳,敢于如此大手笔的投资西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西柳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旺盛的商贸活力。
据统计,2015年,西柳、南台两大市场成交额突破670亿元(其中西柳市场605亿元,南台市场65亿元),同比增长17.2%;货物吞吐量350万吨,同比增长10%;地产服装、箱包产销量8.2亿件(只),同比增长14.5%。据西柳物流园数据显示,服装类出货量52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地产品牌占到63%,按每公斤85元均价计算,货值达450亿元;面辅料类出货量7.5万吨,同比增长29%;西柳市场交易额全年增幅13%。
在全国纺织服装行业都普遍状态不佳的时候,西柳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这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个东北小镇的独特商贸魅力。
“西柳是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的重要战略节点,这也成就了西柳市场集群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契合了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而以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代表的商贸行业的发展壮大,也为西柳的纺织服装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李庆权说,“这不仅为西柳原有的产能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当地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让越来越多的品牌从西柳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六步走”确定市场转型目标
在海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静国看来,成功引进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使海城专业市场的对外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如今,海城专业市场集群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示范服务业集聚区和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为我们率先加速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升级,承接国家、省相关政策倾斜和发展辐射创造了条件。” 范静国说,“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海城要加速建设‘辽中南城市群滨河商贸城市’的发展定位,特别是海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专业市场发展升级的‘六大目标任务’,这其中首要的一个就是要加速专业市场集群的发展升级。”
据范静国介绍,加速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升级,一是要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专业市场集群,中东欧东北亚服装基地、日用品基地,中东欧东北亚商品集散基地”的目标,加强与市场项目投资方密切合作,确保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南台国际箱包城等项目顺利启动运营,力争开工建设西柳面辅料市场和中国体育用品博览城项目;二是围绕“打造中国北方电商第一县”的目标,制定实施开发区加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力争园区招商引进大型电商企业100家、小型电商业户1000家,并在天猫成立“裤装、棉服、南台箱包”三大电商旗舰店,推进建立适应跨境电商模式的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管理新机制,进而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三是围绕“打造‘一带一路’东北地区服装、日用品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加速建设海城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园区,加速形成覆盖全国的现代物流网络和大数据信息平台;四是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纺织服装、日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目标,重点推进宏基工业城二期开工建设以及富商箱包产业园一期启动运营,支持本地企业自主研发、自创品牌、订单生产和展贸销售;五是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目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西柳市场集团组建工作,推进与各类金融、保险和投融资机构合作,解决市场建设发展资金问题;六是围绕“打造全国市场文化示范区”的目标,全面规范本土企业品牌打出“原产地”标识,力争在海外市场打响“西柳·中国北派服饰”区域品牌,加速市场经营模式、产品技术、配套服务三创新,力争三年内实现3家服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打造1~2个全国知名品牌。
在范静国看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加速推进海城专业市场发展升级,这是西柳市场集群发展的主要内容。“力争3~5年时间,让海城成为辽宁外贸出口‘翻一番’的新高地,各类专业市场‘百花齐放’的主战场,北方‘一带一路’上最具竞争力的支撑性节点,辽宁‘四个驱动’的综合实验区。” 范静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