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集群 >>  行业聚焦
于都立足粤闽腹地 打造女装制造之都
时间:2016-03-30 10:08:22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张贵东 文/摄

   在不久前结束的CHIC(春季)展会上,来自江西于都展团的金王子服饰公司顺利拿到了家乐福的50万套服装订单。在很多人看来,如此大手笔的订单落到一个经济并不十分发达地区的“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让人颇感意外。      

   在2016CHIC(春季)展会上,来自江西于都展团的服装服饰生产企业和品牌向业内外展示了精湛的工艺、细致的管理、完善的集群规划以及扎实的产业基础。


女装品牌钟情于都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江西省于都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梁敏辉对《中国纺织报》记者说,“于都也并不是人们说的那样‘名不见经传’。”据梁敏辉介绍,于都不仅历史悠久,是我国的革命圣地,这里的服装服饰产业也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

   “在于都,金王子服饰公司这样的企业并不少。此外,也已经有很多省外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知名服装品牌在这里落户,深圳的赢家服饰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家。” 梁敏辉说,“深圳赢家服饰已经把超过一半的生产放在了于都,其在于都的工厂规模已经达到了深圳工厂规模的4倍。”

   据梁敏辉介绍,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于都地处闽三角与珠三角的腹地,是承接这两个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最好的目的地。“福建、广东都是女装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近几年产业转移脚步也在加快,这就给于都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于都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不仅要打造极具优势的服装服饰产业集群,而且要重点打造女装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的时尚女装制造之都。”

   其实不仅仅是赢家服饰,欧时力、哥弟等很多知名服装品牌都已经在于都设厂。于都之所以有能力承接类似于赢家这样的大牌女装企业落户,根本原因是于都多年来在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形成的整体实力。

   据了解,于都现有服装服饰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主要产品覆盖中高档文化衫、T恤衫、针织时装、线衫、毛衫、无缝内衣、胸衣、运动休闲、箱包、鞋等各大类,全行业的年产值达200亿元。

   此外,据于都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文斌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服装产业发展,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于都规划建设了服装服饰产业综合体项目。该项总投资2亿元,将规划建设会展中心、创意厂房、人才公寓、总部大楼、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项目将建成集生产、设计、会展、电商、培训、物流、检测等于一体的综合体,为服装服饰产业提供公共服务配套。    

软硬实力组合出拳 未来发展优势凸显

   不难看出,对于服装服饰产业集群建设以及女装制造之都的打造,其实于都早已未雨绸缪、成竹在胸。

   “于都的服装服饰工业园区在2001年就已经成立,并于2005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工业园区,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服装服饰产业基地。”李文斌介绍道,“如今,国家重点提出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早在2010年于都的工业园区就被评为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可以说,我们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谋而合。”据了解,目前已经有超过百家中小企业在工业园区入驻,而这些中小企业的加入,也为下一步更多优质品牌的入驻提供了在设计、加工、劳务、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基础保障。”

   此外,开发面积达10.4平方公里的于都工业园区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园三区”(楂林工业老园区、上欧工业小区、罗坳工业小区)的发展格局。园区落户企业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形成了“一群三主五新”的产业格局,而这其中的“一群”指的就是于都服装服饰产业集群。

   据梁敏辉介绍,“十三五”期间,于都规模以上服装服饰产业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力争达到30%。“到2020年,于都全产业主营业务将力争收入突破500亿元,利税突破60亿元;新培育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年销售首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新培育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8-10家;培育50家有影响力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家以上;培育3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0个江西省服装名牌、15和赣州市知名商标。” 梁敏辉说。

   此外,梁敏辉还谈到,在配套建设方面,到2020年,于都将形成配套齐全的服装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建成3~5家省级研发机构,建设1~2个服装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成1~2家服装人才培养机构,形成20~30家面辅料、缝纫机械、绣花、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

   “得益于独特地理位置和整体实力,于都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而且服装产业园面向全国招商引入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重点安排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生产以及商业用地。园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包装,按照市场化运作。” 梁敏辉介绍说,“除了这些硬件上的支持,在承接服装产业转移方面的用地、收费、财税、用工、服务等方面,我们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此外,受惠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于都《关于精准帮扶企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16-2018/年)》、《关于支持服装服饰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批操作性强的具体优惠政策,于都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女装制造之都的打造上,一定会大有所为。”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