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用 >>  行业聚焦
校地“合璧” 这个研究院有“膜力”
时间:2024-11-22 20:24:00    来源:天津工业大学  

11月15日,位于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正在有序忙碌着。走近一间实验室,科研人员打开煅烧设备,一组形似铁丝的金属中空纤维膜呈现在眼前。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多次煅烧,得到这种镍合金中空纤维高纯氢分离膜,通过它分离出的氢气纯度最高可达99.9999%,已经达到电子特气的要求标准。目前,这种膜已经应用到一家企业的工业废氢提纯项目,相较以前的技术手段,投资额不到20%,运行成本减少一半。”“我们在高性能分离膜研发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具备开展面向环保与新能源领域用高性能特种分离膜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的能力和条件。”研究院魏俊富院长向记者介绍说:“前两天渤海新区黄骅市一家电容器生产企业主动联系到我,探讨膜碳电极的制备与应用。”

今天,让我们走进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听一听在那里发生的故事、看一看那里科技成果与企业应用“双向奔赴”的生动场景,近距离感受一下那里的十足“膜力”。

“冠”天工 “挂”沧州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天津工业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国内唯一专业从事分离膜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中空纤维膜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单位,拥有一支膜科学与技术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深耕分离膜领域研究多年,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

在天津西南方向一百公里之外,坐落着全国闻名的石油化工基地沧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等多家原料生产企业为膜产业在沧州市“落地生根”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沧州还坐拥东鸿制膜、沧州明珠等千余家膜企业,产品种类丰富,产业聚集趋势明显。所辖各县市区在氢能、锂电池隔膜、风电、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发展各具特色,这让膜产品不需要“远走他乡”寻找市场,在本地就能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2年6月,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其作为贯彻实施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动举措,作为推动沧州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天津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实现双方高质量发展共赢的重要抓手。

2023年,首批签约入驻的项目进场,实验室、中试场、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天津工业大学的师生们也陆续来到沧州这片土地学习、工作、生活。研究院拥有8200平方米综合科研楼和20000多平方米的中试和孵化转化产业园区,另有10000多平方米备用。科研楼建有20多间近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学材料实验室和设备间,20间教授工作室、56个研究生工位、各类会议室5间等;实验室拥有常用的化学材料制备、分析装置和手段,干法、湿法膜制备、表面改性等中试线10余条,具备常用的科研仪器设备和中间试验条件。

“双方各自手握科学研究和产业集群‘两把利剑’,地缘上互为毗邻,在做大做强做优膜产业方面又有着共同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地‘双剑合璧’,以研究院为中心的膜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沧州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天津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亮谈到,“研究院自创立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密切协作下,以破竹之势快速成长。”

研究院实质运行1年多,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项目总经费2000多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已成功获批河北省科技厅的“河北省膜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河北省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与沧州高新区建投公司共建获批河北省工信厅“高新天工工业医院”。当初种下的“种子”已经逐渐开花结果,科技成果、成果转化正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打造“中试+”创新生态科研成果由“智”变“金”

“研究院以中试示范平台为孵化载体,以中试项目为纽带,以产业落地为目标,实践运行‘项目遴选、中试支持、落地扶持、创收反哺’新模式,实现‘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先进膜材料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从天津工业大学、京津冀相关科技和产业单位遴选出符合沧州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技术成果,提供项目中试建设经费和基础设施支持;对于已经完成中试熟化项目,引入社会投资进行产业化;转化成功的项目,以股权投资或项目投资的方式反哺平台,保证中试平台可持续运行,助力沧州膜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经入驻了18个项目,还有13个项目处于入驻前的公示期。”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刚教授介绍道,“研究院不少项目已经完成孵化,注册公司11个,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园区内还建有大型中试基地和大型厂房,为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了不少便利。”

王亮教授负责的“智能化与模块化膜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孵化企业2家,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和海派特智能化设备(河北)有限公司。高性能膜组件及集成装备、蒸发结晶设备等已实现量产,并成功应用于沧州市黄骅港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及浓水回收项目等应用场景;预计今年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两个公司均可升规入统。

科技成果从概念到产业化,需要孵化、中试等过程,离不开资金、场地、专业管理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在沧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耿宏章教授负责的“高性能碳纳米材料柔性透明光电薄膜”项目,已孵化企业天冀桢材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研发的碳纳米管柔性导电薄膜已经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阳极和远红外发热膜产品,成果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用于远红外理疗大健康领域,预计实现年产值800万元,年营业收入400万元。

充足的原料供给,有力的后勤保障,越来越多的学校项目团队在沧州放开手脚。谭小耀教授团队研制出第一代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可有效去除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后,还能成为工农业生产领域不可多得的原料。张拥军教授团队生产出多种蛋白分子印迹膜,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目前,产品已进行小批量生产。

研究院建在产业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成立以来,几乎每个来沧州进行项目研究的学校科研人员都接待过主动前来寻求帮助或合作的企业。科研人才与先进的实验设备的集聚,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成果。无论是新材料的研发,还是智能化生产工艺的优化,都能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研究院所处的沧州盈创科技园通过建设中试放大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交易展示平台,精准地将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起来,确保新技术能够顺利落地,实现从理论到产品的华丽转身。未来还将实现制膜设备共享,提供膜材料权威认证,打造膜产品集散市场。在这里,企业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寻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依托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的科研力量专门成立了“高新天工工业医院”。当前,这家“工业医院”拥有20支研发团队,针对企业科技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实际,学术“大咖”们通过主动问诊、深入巡诊、“一对一”接诊等方式,进一步推进科研资源共享,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产学研合作方面,2023年度研究院开展企业对接会暨科技成果发布会,共发布科技成果72项,进一步推进企业与科技人员的深入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2024年5月,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大会暨中国(沧州)膜产业发展大会交流对接会在河北沧州市举行,来自全国近200家膜材料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代表参加。研究院将积极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大力推进与膜产业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膜技术应用领域跨越式发展,为京津冀膜产业提供了高质量服务,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双方的集约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