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 >>  行业聚焦
“双碳”目标下棉纺织行业如何提质增效?2022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德州召开
时间:2022-03-11 15:16:33    来源:中国纺织报  


3月10日,“白鲨杯”2022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在山东德州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和棉纺织技术期刊共同主办,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冠名,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主办方创新会议方式,线上线下会议进行同步直播。大会现场秩序井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员交叉接触,全天候的线上同步研讨直播,保证了学术会议的高参与度与行业会议成果的高普及度。



会议开幕式由棉纺织技术新传媒运营总监梁亚阁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建国、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钢先后为大会致辞。


李陵申表示,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使得万物皆可纺织的趋势更加明显,纤维材料的革命性替代,正在给产业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科技、时尚、绿色的融汇与叠加,使得纺织产业成为现代经济体系重要组成,在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环境,内需增长难以弥补外需减速的缺口,在市场、产业链、企业间运行分化突出的大背景下,纺织行业要实现平稳、高质量发展,要重视以下几方面:一是系统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挑战与机遇。到2025年,纺织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分别降低13.5%和18%,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

二是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突破。行业未来需重点发展涤纶、再生纤维素纤维、锦纶、氨纶等纤维的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低能耗染色、高温废水废气热能回收利用、蒸汽热能梯级利用等先进工艺;推进非水介质印染设备和针织物连续印染设备研发应用;推广全流程智能化连续纺纱、印染和非织造布加工技术装备。

三是以品质和科技提升为核心,优化产品供给体系。“革命性纺织纤维”将成为功能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以及先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基础,新一代纤维材料的变革将对未来纺织品设计和制造技术产生深远影响,新一代纺织产品将超越穿戴和美感的传统概念,在力、热、电等方面拥有不同以往的高性能,并集成数据传输、能量存储等全新应用,全方位融入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之中。

四是巩固外贸优势,引进优质资源。多元化布局供应渠道,适度分散供应商地理布局,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加快国际国内双循环建设布局,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提高产业链供给两端的调研质量与信息发布速度,协助企业适时调整库存规模与出货时间,力争在大变革的时代引领企业突破瓶颈,在疫情后的竞争新赛道上占得先机。


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纺织企业高质量发展,王杨俊在致辞中提出了个人看法。他认为,“双碳”目标是纺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科技创新,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通过技术系统集成耦合与产业、区域协同优化,全面实现以绿色环保高质高效率的的变革性重构。“双碳”目标要求企业系统性稳中求进,稳步推进原材料、研发、制造、产品、销售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对低碳环保原料的开发利用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通过视频对论坛的举办表示了祝贺,他指出,最近几年,尽管受外界环境影响,但行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技术发展速度,行业整体纱线品质显著提升。一些龙头企业在纱线品种、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譬如柔软、色纺纱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徐卫林表示,尽管,行业已经在环锭纺纱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抗紫外等功能性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需要行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工艺专业性、加强管理


刘建国表示,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秉持为行业发展提供高端服务的工作理念,持续开展了行业发展规划、企业发展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一系列服务,成功推动了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行区建设、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山东、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等重大事项,并创新性地开展了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工作,成为全国行业内首个设奖省份。今年,协会将继续推进高端服务,主要建设两个平台。一是产业金融平台,通过产业金融平台,帮助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发展的难点痛点。二是尽快建设完成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张永钢致辞时表示,目前白鲨已经在梳理领域中拥有棉纺、麻纺、产业用以及弹性起毛后整理等等全系列梳理产品,产品品种近2000个,为国内、国际客户提供着增值技术服务。从大白鲨针布到今天复合涂层技术的镜泉针布,从普通的模仿欧洲产品到具有特色的1816系列,都经受住了用户的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监事长朱北娜“双碳”目标下棉纺织行业如何提质增效为题进行分享。她表示,棉纺织行业积极实行减排行动以推动双碳落地,有机棉、再用棉、再生涤纶、莱赛尔、生物可降解纤维都是可降解循环的原料。企业可选择节约单位用地面积、节省建筑材料、减少能耗;通过生产大数据的处理计算,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效率提升、质量提高,减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进行技术改造,如设备(电机)与环境(照明)的节能改造,可降低综合能耗。生产过程中做到少染:色纺单位面积织物染料可降低2/3、牛仔浆染创新节水节料,低浆:少用不用PVA、浆料。


东华大学教授郁崇文以“纺纱牵伸中纤维运动及其在纱条中排列的模拟”为题进行报告。郁崇文表示,短纤纱是由大量的纤维排列而成的。纤维在纱条中的排列对纱条质量尤其是均匀度有直接的影响。依据纤维左头端在纱条的轴向呈均匀分布的假设,报告模拟了纤维在纱条中的随机排列,并通过计算纱条上各片段中纤维总重量的变异来表示纱条的不匀。郁崇文认为,不同的牵伸工艺参数下,纤维的变速点分布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纤维在牵伸后纱条中的排列,从而计算出牵伸后纱条的均匀度。据此,可以通过计算各种工艺参数下牵伸后纱条的不匀,进行牵伸工艺优化和牵伸条质量(均匀度)预测。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棉纺总工程师陈玉峰提出了新型梳理发展瓶颈:产量提高但质量达不到要求,质量达到要求而产量又达不到到要求;梳理清除棉结和短绒,但是又产生部分短绒;产量提高后,排除疵点和杂质的负荷加重;梳理质量差针布不耐用等,针对这些问题,陈玉峰表示采用新型梳理针布,加合理的工艺优化,能够实现梳理质量的提升,达到梳理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崔益怀分享了企业“6513”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介绍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精要,生产管理上,根据年度生产计划逐月分解,进行周统计、月评比;质量管理上,运用QC、PDCA循环继续工艺设计、质量改进;设备管理上,推行TPM、包机制、保全工赛马制;运转管理上,追求精细、无疵化操作、周期测定、挡车工晋级制;现场管理上,实施6S、定置化、标准化、督查常态化。


中国国投国际贸易广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志成分享了针织纱几个关键质量分析及改善措施,分别针对条干、棉结、异纤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纱线织造性能的几种常见质量问题。


赛特环球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加阳分享了全流程技术配重的应用,他表示,配重技术是简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实现了纺纱信息追溯、配重、包装物流的一体化融合,配重过程中监控各机台纺纱重量状态、指导纺纱设备实时调整工艺参数,全过程实现收、送、存、称重、记录、数据存储分析、自动配重、自动送出包装、纺纱异常监控,即时指导纺纱工艺参数调整、可视化管理等智能化纺纱、配重包装功能,进一步丰富了现代纺纱工厂数字化、网络化的生产管理功能。纺纱工厂对于配重系统的选型要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品种、产量、场地等情况而定。赛特环球公司的技术团队可以为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


立达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区产品副总裁朱建青纺织品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题进行分享,他分析了再生原料的市场潜力,表示要从源头开始,践行环保理念。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生技部副部长崔士涛分享了棉纺企业提质增效的措施。他认为提质增效不是一个工序或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需要人、机、料、法、环的全面配合,才能实现提质增效的最佳效果。他分析了影响棉纺企业质量的因素,即原料因素、市场变化、人员变化、质量评价方式的改变。同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梳理和牵伸,要选用合理专件器材,提升质量指标,要合理优化工艺参数,提升产品质量。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曹恒坤分享了纺纱牵伸胶辊胶圈产品的开发应用经验。他表示,在高温、高压、高速及差别化纤维纺纱条件下,胶辊在满足纺纱质量要求时,必须保持足够抗绕性、耐油性和优良的弹性,胶料要具备较低的压缩变形和耐磨性,胶辊配方、工艺设计创新要点。


徐州市华晟纺织有限公司智能纺纱总监张金帅分享了企业纺纱智能化转型的项目实践经验。该项目使用的平台技术轻开发、易部署。解决了生产共性问题,实现全流程的追踪追溯管理,做到生产透明化。解决了设备共性问题,即设备故障高、能耗大等问题。


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龙对单锭监测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了品特单锭监测的特点


南通金驰机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玉山分享了细纱智能化改造是如何助力企业提质降本的。


夏津县润通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副总谢家祥清梳联设备与工艺优选进行探讨。他总结到:要了解自己的产品质量需求,选择适合的原料要吃透原料的性状,依据原料设计合理的清梳联工艺要充分发挥好清花工序的开松、清理、排除能力与效率要做好梳棉机的设备基础工作,提高梳理效率棉纤维是“以量取胜”,而不以个体的损伤论“得失”致力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器材的应用与开发。


山东圣润防止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曹文东分享了功能性混纺纱线的创新性生产管理经验。曹文东认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良好的设备状态、合适的纺专器材型号配置,合理的车间温湿度调控,不断优化的工艺选择缺一不可。

论坛现场,公布了“白鲨杯”2022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征文评选结果并进行颁奖。




论坛现场,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与《棉纺织技术》期刊社进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


3月9日晚上,“2022棉纺发展挑战与机遇”闭门会议在德州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杨纪朝、《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副社长王杨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叶戬春等行业领导出席闭门会议。纺织企业分别就2022年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俄乌战争影响下的行业挑战等热点话题开展讨论。



作为纺织产业链基础的棉纺行业,当下正面临着棉花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出口压力大、节能减排、人才短缺、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等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企业在行业发展中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要发展绿色低碳,将大数据智能化管理与棉纺织行业结合,优化纺织专件与工艺,进行设备技改创新,增加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专利输出,在差异化产品的开发、纱线品种转型创新等方面做足文章。

文| 本报记者 魏诗雯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