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深化金融综合改革,让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将得到改观
时间:2019-03-15 10:25:09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席萍

   连日来,纺织业的两会代表们围绕着纺织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在两会期间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家结合各自所在地区和生产一线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更多关注和支持,解决制造业普遍面临的成本上升,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实体经济在发展中获得更好的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


  全国人大代表、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的企业地处浙江温州,他十分关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和民间融资的发展问题。他说,温州金融改革经过近6年的实践与探索,实施了许多创新举措,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民营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民间融资规范和地方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温州作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诸多创新成果都是以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有责任也有条件继续在金融综合改革上深化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他建议推动制定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服务民营经济的方案,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完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通过整合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两套定价体系,消除资金价格双轨制,最终实现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定价,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


  他还建议,建立小微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系统,推动“信易贷”等信用产品扩面。积极利用海外温州人丰厚的资金优势,吸引境外资金支持温州本土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协作合力,构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地方金融监管有效模式。积极探索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防范打击潜在金融风险上的应用,运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打造民间融资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平台,推进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筑牢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认为,应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她建议,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一是鼓励资本回归实体经济,落实税费改革,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创造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不明显低于虚拟经济的环境。二是金融机构要把更多贷款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三是对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机构设定相应的政策目标,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保持适度增长。


  在切实解决实体经济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上,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打造普惠金融,引导增加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供给,替代民间借贷等价格偏高的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是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监督银行业采取措施减少企业的融资费用和融资成本,强化银行服务企业的功能,在融资上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避免过度与企业逐利。


  三是进一步缩小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差。放宽准入条件,促进民间金融成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竞争来降低资金的价格。


  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有限公司织造车间挡车工冯丽朝提出,不仅要降低看得见的成本,还要降低看不见的隐形融资成本。她建议,对经营比较正常、产品和服务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无还本续贷”,减少因借新还旧给企业带来的隐形融资成本。她进一步指出,无还本续贷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惯例。在我国台湾地区,对于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若企业贷款到期后仍需用钱,银行会借新还旧或展期,不会让企业资金“断档”,更不可能让企业去找高息过桥资金。银行允许企业借新还旧,而且不列入关注贷款。


  有的地方银监局将无还本续贷用到陷入困境的企业甚至国企上。要求认真落实银监会关于“续贷”、“循环贷”、“年审制”的政策要求。对市场前景好、诚信经营,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不断贷、不抽贷。推广无还本续贷,采取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其实,两会代表们的诉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了明确要求,“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将切实帮助中小微制造业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