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两会热议粤港澳大湾区怎么搞?粤港纺织业协同创新大有可为!
时间:2019-03-07 14:17:25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席萍 刘映花

文| 本报记者 席萍 刘映花

部分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王亦一

有人称,“北雄安,南大湾,是中国战略双子座”。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在今年的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细化方案初露端倪。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透露,未来将重点推进有利于港澳居民进出内地和到内地发展的便利措施。比如,在跨境车辆进出、人员进出、海关通关便利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便利。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重大举措。

政策利好频出,面对联通内地的新商机,香港纺织界跃跃欲试,如何抓住大湾区商机在会上会下引发热议。

香港纺织界人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为粤港两地加强产学研对接带来更直接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打破过去的界限,今后香港与内地在科研成果的互通互享,在产品的设计、营销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将促进大湾区纺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粤港澳纺织业将迎协同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制衣业总商会会长、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谈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前,香港制衣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研发工作,比如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的研发能力很强,但由于有些研发工作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因此在成果的推广使用上受到一定的局限。香港在时尚界具有很强的原创设计能力,现在有了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打破过去的界限,今后香港与内地在科研成果的互通互享,在产品的设计、营销等领域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方面,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大湾区纺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两会热议粤港澳大湾区怎么搞?粤港纺织业协同创新大有可为!

他还谈到,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共识,业界十分关注如何能够提高效率。在这方面,粤港两地可以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需求,“用自己的所长补别人的所需”,在更宽的领域进行交流合作,促进纺织产业更好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继纽约、东京、旧金山世界三大湾区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大湾区,必将对国内科技研发实力的提升,促进粤港澳地区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带来新的驱动力。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可穿戴研发中心主任、纺织服装学系教授陶肖明表示,从纺织产业发展的背景来看,将带来几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未来粤港澳将成为一个创新的共同体。香港地域有限,纺织服装业以前集中体现在较为传统的产业模式,而粤港澳大湾区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更宽广的科研平台。二是纺织传统产业向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特征将更为突出。三是加强基础研究,会为纺织产业发展带来长远的发展动力,使科研成为引领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推动力量。

两会热议粤港澳大湾区怎么搞?粤港纺织业协同创新大有可为!

她表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目前,要从“跟跑”逐步发展到“引领”阶段,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和人才投入。大湾区的建设对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现在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广东等地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是一个好现象,大湾区的建设将对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大湾区的规划将使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去,使香港的科研力量能够参与到国家的重点科研专项中去,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遇,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协同创新作用。

陶肖明教授认为,健康、生物医疗、网络互联等智能设备系统的发展,将是纺织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已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纺织技术相融合,将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科研成果在珠海、深圳两地进行产业化,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智能可穿戴系统已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销售额。香港理工大学将不断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成果的市场化转化。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可穿戴研发中心正在研制智能可穿戴能源系统,通过从人体动作和周围环境中吸取、转换、存储能量,供给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具有广谱抗菌、除菌功能的PHVB纤维也将在今年3月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展出。这些与医疗、运动等相关的前沿纺织科研项目,通过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大湾区的规划中将得到更快地发展。

这些工作先干起来

其实,为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有关部门已经准备了一份长长的利好清单,在未来逐一兑现。这也成为三地纺织行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基础。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对于大湾区建设先抓什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给出了答案。何立峰表示,发改委正在按照部署抓紧推进“1+N”规划体系、“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最近,我们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抓紧细化具体工作方案,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何立峰表示,做好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重点有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要在创建国际科创中心方面,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在硬件建设方面,一个是香港和深圳靠近的河套地区,大体上3.89平方公里,要加快规划,主要是深圳方面配合香港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以后推进建设。另一个是横琴,珠海方面要密切配合澳门方面,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在广州、深圳到香港、澳门,要建设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走廊,支持中国科学院创办的香港创新研究院。还有其他一些涉及到科技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要继续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大湾区的九个市和香港、澳门,都有比较好的基础,三地密切配合,将产生“1+1+1远远大于3”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重点推进有利于港澳居民进出内地和到内地发展的便利措施。“3月1日的会议上已经公布了八项措施,下面成熟一项要公布一项。比如,在跨境车辆进出、人员进出、海关通关便利等方面,特别是有利于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这一侧就业创业,要提供更好的便利。”何立峰表示,对于这些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好便民措施,造福于港澳居民的民生福祉。

大湾区未来这个样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政策一项项落地,人们对于大湾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

3月5日,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会务顾问谭耀宗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高开贤代表三人一起来到两会“代表通道”通道,描绘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生活图景。

“联通、贯通、融通”,这是今后大湾区在规则制定方面的重点。林少春代表说:“港澳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很好,营商环境也是一流的。我们可以借鉴,拿到湾区内其他城市去实践,这样就可以实现联通。港澳地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方面也有很多好的做法,即使湾区内其他城市不能马上做到,我们也会细化研究、制定规则,争取跟它们贯通起来。湾区内的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的互认,之后也将和港澳地区一起协商,争取在这方面实现更多的融通。”

谭耀宗代表认为香港可以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两制”的优势,增强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香港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准备向中央提出,希望可以委任一批香港各界的精英代表,成立一个顾问团,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意见。意见可以是推动创新的,也可以是促进落地落实的。”

谭耀宗代表也注意到,很多香港人想到大湾区就业、创业、安居。他们希望可以减少交通费、税务方面的负担,多建一些港式的医院,买房子的时候可以不受限制等。“只要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我们就一定有信心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大湾区。”

高开贤代表讲述了澳门到内地投资的新变化。“过去要跑很多部门,办很多手续,也要盖很多章。澳门回归以后,国家给予我们很多方面的优惠政策。现在我们去办手续时,内地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手续简便很多。”

“我相信,大湾区将令澳门更方便、更便捷,同时也让澳门发展得更好。过去我们经常讲祖国好、澳门好,现在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融入国家越深,澳门未来会越好。”高开贤代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