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两位纺织企业家上榜!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拟表彰名单出炉
时间:2018-11-27 10:48:50    来源:中国纺织报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


两位来自纺织服装领域的企业家上榜!改革开放40年来,纺织行业一直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支柱产业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满足消费需求一直是纺织业的首要使命,40年来,我们看到人们的衣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纺织行业是重要的民生部门,40年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繁荣经济、扶贫富民。


步鑫生


步鑫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月出生,2015年6月去世,浙江嘉兴人,浙江省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党支部副书记海盐县原二轻总公司副经理。改革开放初期,他解放思想,大胆在海盐衬衫总厂进行企业改革,创品牌、闯路子,努力搞活经营;严格内部管理,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创新企业文化,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在改革推动下,海盐衬衫总厂面貌焕然一新,一举成为海盐县第一个产值超千万的企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敢闯敢干、勇于实践,成为“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典型,媒体称他“剪开企业改革帷幕”,其用过的裁布剪刀被收入国家博物馆。荣获“浙江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百废待兴,海盐县城随处可见低矮简陋的平房,城市景观贫乏而单调,只有入夜时分,在广场西路秀远桥北堍海盐衬衫总厂的四层厂房顶上,树立的那个大型霓虹灯招牌,给城市增添了几分魅力和亮色。霓虹灯绚丽多彩,上面海盐衬衫总厂6个大字熠熠生辉,周围则是圆圆脑袋、额前飘着三根头发的漫画人物“三毛”等产品标识,不停变幻闪烁,璀灿醒目,这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令人津津乐道,是这座城市的荣耀地标。


这张老照片展示的正是海盐衬衫总厂兴盛时期的全貌。


1981年4月,步鑫生与海盐衬衫总厂主要骨干交流工作。


据相关档案资料记载,海盐衬衫总厂由1956年成立的武原缝纫合作社发展而成,1979年10月更名为海盐衬衫总厂。1980年,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全国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


海盐衬衫总厂是原县二轻工业公司的一个重点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海盐衬衫总厂在厂长步鑫生的带领下,打破“大锅饭”,实行“联产计酬制”。在改革创新中,海盐衬衫总厂确立了“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办厂宗旨,制订了“生产上从紧,管理上从严,经营上搞活,生活上关心”的办厂方针,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的经营战略,工厂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以步鑫生命名的时装表演队展示服装。


1983年,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100多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1028.58多万元,利润58.8万元,上缴国家税款49.5万元,分别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4.3倍、4.2倍和2.6倍,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24个省、市、自治区,职工由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成为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


1984年,步鑫生在衬衫总厂门口迎接工人上班。


海盐衬衫总厂的改革创新得到中央肯定并推广,几乎是一夜之间,“步鑫生”成为了那个时代改革创新的代名词,其改革创新精神在推动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被誉为“剪开了企业改革的帷幕”。由于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1992年12月,海盐衬衫总厂关闭。随着县城旧城改造的推进,海盐衬衫总厂厂房于2007年拆除,然而,步鑫生和他的改革创新精神在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上,永远打上了鲜明烙印。


2018年9月6日,在海盐县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不少游客正在参观学习。


今年6月6日,在步鑫生去世3周年之际,海盐县史志办等相关部门组织海盐衬衫总厂改革时期的职工骨干,追忆当年的改革历程,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当年参与海盐衬衫总厂改革的职工早已过上退休生活,但对改革的历史依然记忆犹新,他们再一次同唱海盐衬衫总厂厂歌,还原当年的改革细节。上世80年代海盐衬衫总厂的改革,既是步鑫生的大胆创新,也是全体职工的共同意愿,通过改革,重新定义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能、扩大销售的同时,职工的收入大幅度提升。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改革,打破了不适应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为城镇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曾宪梓


曾宪梓,男,汉族,1934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1986年开始到内地投资设厂,1989年合资成立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2001年促成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华慈善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除了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曾宪梓最被人称道的是其商业头脑。1968年曾宪梓在香港创立金利来品牌。这个名字是他花费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想出来的。“金利来”三个字既响亮上口,又符合消费者图个吉利的心理,一经推出就颇受消费者欢迎。1971年,曾宪梓在九龙土瓜湾开设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工厂,同时,他先后考察了法国、西德、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领带厂,吸取众家之长,引进欧洲国家的先进设备,生产出了一批足以与外国高档名牌领带相媲美的“金利来”。在强手如林的香港领带市场上,金利来领带以其优良的面料、新颖的花色款式、精细的做工,开始崭露头角。当时,“金利来”的领带价格达到100多港元。


与此同时,一支“金利来男人的世界”的广告深入人心,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凭借着产品的独特设计和优良质量,以及强大的广告宣传,金利来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各百货公司争相入货,短短一个星期,曾宪梓的工厂迅速扩大。



然而好景不长,1973年,香港经济疲软。由于投资减少,消费乏力,市场疲软,各百货公司纷纷减少进货,逼迫领带行情跌落,许多厂家都采用大降价的手法急于将领带脱手。一时间香港市场上价跌如雪崩,厂商纷纷叫苦不迭。


面对此种危局,曾宪梓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跟随同行,采取降价措施,通过给消费者让利来保住市场占有率,但这种做法对品牌高端形象会有不小的伤害;第二种选择是在同行都降价的形势下,保持金利来价格不变,宁肯丢掉部分市场,也绝不损害品牌的高端形象。


曾宪梓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利用市场疲软的机会,以低价租下各大百货公司的柜台,派人去设专柜推销自己的产品。而这时商场进货减少,品种自然不全,他趁机增加品种花色,提高质量,而价格一分不让,给人以“万木凋零之际金利来一枝独秀,真是货真价实”的印象。



面临窘境的曾宪梓冒险采用了不同一般的手法,结果增加了“金利来”的身价,经济危机过后,“金利来”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独占鳖头的名牌货,大张发展之帆。


1984年,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金利来成为第一个进入大陆市场的香港男装品牌。经过十余年来不断革新,企业已成功地竖立起“金利来”的金字招牌。



曾宪梓在回忆创业不久的这次经济危机时说:“当时,我想,市场虽然淡了,但是,顾客总是有的,如果100人中还有50人要买东西,那关键就在于这50人买谁的产品。我们要想方法争取让他们买我的产品。如果这50人中大多数都买我的品牌,那我就胜利了。所以,市场淡并不一定是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