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杜钰洲:面料产品不能只打出“环保牌”
时间:2015-02-04 16:45:44      

    小时候我们如果掉了饭粒在地上,会被要求捡起来吃掉,这让我们从小就明白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浪费粮食是不对的,掉饭粒也会增加家庭清洁的负担。

    相较之下,服装的浪费给家庭和地球环境造成的负担更甚。

    低碳服装的博弈

    购置一件普通的纯棉印花T恤,我们究竟买下了什么?

    如果我们曾思考过,就不会对自己还买下了服装诞生过程中一步步的碳足迹毫不介意:原料种植贮存阶段、面料织造印染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整个生产链加工过程中不仅消耗了燃料、电力及水等资源,因此产生的碳排放更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元凶……新衣虽新,却已历经磨难,而这同时也是地球的磨难。

    在北欧、美国以及澳洲等开始征收排碳税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环保人士在购买新衣之后,会自觉登录网站,为自己的新衣缴纳排碳税。在我国,肩负着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以环保为己任的消费者也纷纷开始选择购买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

    那么什么才是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有机棉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种生产全过程天然无污染并可降解的材料一经推出就备受推崇。相比之下,着眼服装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从原材料到最终降解完成的进程来看,以不伤害动物为落足点的仿皮草,深究起来却更像是一场博弈,甚至颠覆了我们的环保观念。

    人造皮草纤维虽然不以动物的生命为代价,在结束使用寿命后却无法降解,这就给土地造成了负担,对于生态系统的循环再利用来说是一种障碍;然而作为天然纤维的真皮草却是可降解的。另外,皮草从动物身上获取原材料后,经步骤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制成成衣;而人造皮草的生产链条却更长,在每一步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电力、燃料等的耗费,在碳排放的明细账簿上又是不可忽视的一笔开支。那么究竟人造皮草和真皮草谁更低碳?

    这种较量不止存在于真仿皮草之间,甚至棉麻等植物纤维服装的生产链也长于皮草的生产链,难道不会在纺织、染色等过程中累计的排碳量上超过皮草吗?没有标准,没有证据,面对低碳服装品牌们的众说纷纭,如何才能购买得到总碳排放量最低的服装?消费者们希望自己生着一对火眼金睛。

    “四两撬动千斤”从碳标签开始

    在今年三月北京面料展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天津天纺集团展位参观时,告诉天纺集团负责人一条建议——面料环保主题产品应该在每款产品上打出能够减多少碳排放量的指数,而不是只打出环保招牌,没有数据依据。

    杜钰洲的建议如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行着。在香港,制衣训练局联合成立了香港的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联盟,计划今后在服装生产上进行低碳流程设计,并转化为成衣上的碳标签。服装产业的碳标签只是一个缩影,在台湾,碳标签已于2010年3月从IT产业及食品饮料开始推行。而现如今,沃尔玛、戴尔等大企业纷纷推进实施“绿色供应链”,“低碳”正在成为商业贸易中随处可见的非官方标准。

    凭心而论,减碳始终是一个“四两撬动千斤”的过程,而所有的正面范例,似乎让我们有信心去期待“撬动”的可能。市场中自发的“碳约束”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无疑在为中国的碳税“征”程热身。

    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就服装领域而言,将碳排放的代价换算成税款作用于企业和消费者,能够使其更加切身和直观地体会到碳排放的代价。

    而为了应对碳税征收,减少费用支出,消费者可能较大限度地购买低碳产品,服装企业可能购置或更新设备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被动的“征收”,会在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倡导中,逐渐从意识开始,在全社会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人主动为减碳做出贡献。如此一来,我们抹去的不再是碳排放的足迹,而是真正让温室气体随着地球的新陈代谢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想要单纯依靠碳税实现减排是不现实的,但是碳税作为减排的一种手段,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其所代表的符号性和导向性。”《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傅志华一语道出了碳税的最典型意义。

    古着蔚然成风

    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泛指能够让我们每个人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从几个层面来倡导。除了上文提到的针对消费者,倡导其购买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针对服装企业,使其在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下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装;另一点针对的是消费之后的持有过程,倡导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小服装消耗总量。

    减小消耗可并不意味着要消费者成为不购物主义,极端地切断服装的流通;也不意味着可着劲儿地把一件衣服穿上很多年,别说我们会腻,没准衣服也受不了成天呆在同一间衣橱里。不如就成全它们去寻找更适合的主人——没错,我们说的是服装的二手交易,也属于时下回潮的古着的一部分。

    在工业革命彻头彻尾地改变世界以前,二手服装是中世纪欧洲社会所有阶层的重要生活方式,即便是贵族也普遍采取新衣与旧衣混合搭配的方式,来减轻高昂的奢侈开销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他们习惯性地小心维护那些刚刚购置的新衣,以期能在二手服装市场转手卖出个好价钱,好让自己可以持续不断地更新豪华的行头。而平民更能通过二手服装市场分享到社会最顶尖的奢侈享受。

    当环保减碳的消费观日益成为中西方主流,在时代的催生下,二手服装因能极大程度地缓解对于环境破坏的焦虑而再度流行开来。然而遗憾的是,它仅为少数时尚领跑者所掌握。

    它们质朴、带着历史印记,尤其因其不合时宜的风格和剪裁具有别样的韵味,赋予混搭无限魅力;而价格相较于相同款式做工的新衣也略偏低;另外,通过衣物在彼此间的转手过程,人们更难能可贵地分享了快乐。

    (服装时报)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