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非遗香云·传承与创新”论坛在青举办,专家学者群星汇聚
时间:2018-09-04 10:02:00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郑慧源

27日上午,“非遗香云·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青举办。中国著名时装评论专家、武汉纺织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西服装学院客座教授毛立辉主持了研讨会。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资助项目,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金憓教授主导香云纱非物质文化科研成果,先后在广州、北京等地举办全国推广活动,引起了业界的好评。金憓教授和她的团队深入研究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香云纱服饰,及其与环境、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在历史条件下不断变化的技术创新,是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再生,从而积累了文化多样性,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中国设计力量很强大,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为设计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品设计师做出启示,怎样把传统文化时尚化,结合现代生活节奏和消费的需求,更好地推广。结合巡展中展出的香云纱历史文化及面料服饰,专家们发表了意见及建议。

研讨会现场


会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陈闻表示,国家赋予设计师,发掘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时代重任。香云纱面料在中国纺织材料中非常独特,手感柔滑、纹理特殊、正反面颜色不同。自己也以前也使用过香云纱面料,但只局限于男装。中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未被发掘。例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绣,陈闻老师将苗绣元素应用到自己的牛仔系列服饰设计中,收藏了有400多年历史的苗族服装、绣片,其工艺复杂令人惊叹。然而苗绣技艺未能发扬光大,传承人不断减少。华南农业大学香云纱项目的研究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掘出来,没有放在博物馆里,而是注重传承推广。设计上打破桎梏,结合其他现代材料,与时代发展、国际时尚结合起来,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论坛将行业内人士聚集到一起,深入地研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对行业进步、文化保护十分有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尚化进程,还有待专家、学者、设计师努力探索。


金顶奖设计师陈闻发言



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刘薇表示,设计师要坚持设计创新,让中国时尚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是设计界常设常新、探讨不尽的话题。金憓老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为主题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全国范围进行巡展推广,在设计师中堪称典范;非遗传统文化作为系列活动走遍全国走出国门,对中国文化、中国设计师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作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自小侵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血脉中流淌着传统文化,设计时会不自觉地展现出来,自然而然地流露。刘薇老师就在秀场上运用了镂空雕花、水墨、祥云纹样等中国元素。然而怎样将传统赋予新的、时尚的意义,用科技、现代、功能性创意等现代手法表现出来,是设计师需要专门研究探索的事。


金顶奖设计师刘薇发言



青岛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崇伟表示,岭南时尚给齐鲁文化创新的启示。本次展出的香云纱服饰是岭南丝织文化的代表,不需熨烫,色牢度好、使用天然植物和矿物染料染色。以前在书本上读到过,青岛本土设计师在旗袍设计上使用过。文化是瑰宝,齐鲁文化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但没有形成鲜明的服饰文化符号。山东地区的鲁绣鲁锦,以前存在于鲁南、鲁西地区,现在已经从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看到本次香云纱时尚化巡展深受触动的同时,也要反思齐鲁文化中很多优秀的元素没有被挖掘出来、没有发扬光大。作为纺织行业业内人士,将本地文化发扬光大是历史责任,是美德,要向来自岭南的设计师、文化工作者学习。


张崇伟副主席发言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总编辑徐峰表示,项目组在非遗的发展和创新中做出了积极探索,也收获了丰硕成果。原来对香云纱原来认识不多,通过现场的活动、展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反应了现在纺织非遗的一个现状,即社会大众逐渐体会到纺织非遗的魅力,然而很多项目在感受力上不强。国家级纺织类非遗近百个,近年来国家、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行业也做了很多贡献,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纺织技艺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创新设计、成果交流、跨界合作等方面做出探索,取得成绩。以金憓老师为代表的优秀设计师,怀着极大热情、行业情怀、使命感、责任感,不计回报的投入,独具创新的设计,为发展纺织非遗做出巨大的贡献。作为行业主流媒体,《纺织服装周刊》近年来一直关注纺织非遗,推出的“中国纺织服装”系列报道收到很大反响,说明行业内一直在关注非遗,非遗的地位在不断提升。《纺织服装周刊》将持续关注纺织非遗发展,关注在纺织非遗上有情怀、有投入、有成果的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徐峰总编辑发言



央视宣传顾问高慧斌提出,目前国内时尚机制不健全,老匠人掌握优秀的技术、技法,但由于时代局限性,没法走出去,不能了解更广大的世界的时尚潮流,始终在机械性地重复;年轻设计师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没机会、不愿意花时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其次推广形式过于单一,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展示,没有利用好当今社会的新型传播手段如互联网、新媒体等,单纯的时装秀已经不足以吸引注意力。第三,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非遗推广可以加强与在校学生的互动,年轻人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金老师的作品特别惊艳,香云纱从前只在贵族、大户人家看到,而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带领年轻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性,这是大家可以一起做的事。


北京电影学院人物造型设计专业江凤鸣老师表示,通过参加“破茧成蝶”香云纱时尚化巡展,了解了中国传统服饰制作中最精诚的制作工艺,发现电影电视作品中的细节表达还差很远。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人太少,应该将非遗引进学校、地方,应该讲香云纱、刺绣。中国民族文化是世界一流的,艺术来自于民族,民族各有不同文化,例如每种色彩的寓意不同、地、织造技术不一样。可合力将非遗引入电影电视,展现历史文化,让更多人感知、了解、传承。


影视服装设计师张珂嘉表示,看到中国的民族文化代表香云纱重新走进时尚圈,令他深受感动。年轻设计师对时尚有误解,不了解制作工艺、不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不了解文化内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流于表面,却盲目追求国外流行。痛心于文化遗产丢失、工艺失传。本次展览将香云纱的制作工艺、面料展示了出来,同时展出了用表达现在的审美、设计理念的成品服饰,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推广是个启示。侗族、苗族的桐油布色牢度低,不能洗,香云纱有光泽度有舒适度,今后的设计中可以结合来自几种不同民族文化的面料,重新设计发扬多民族服装文化产品。


影视服装设计师张珂嘉(左)、北京电影学院江凤鸣(中)、民族文化艺术家高慧斌(右)


中国纺织传播中心主任魏林提出,非遗在纺织服装行业有很多素材,很大一部分面临失传,不收拢就没了,得先保护起来,挂个呼吸机让她存活。本次巡展中得到了启发,香云纱具有蓬勃生机,是中国独有、广东独有的面料,不仅工艺独特、原料环保、有市场潜质,本身还隐藏着很多需要逐渐发现、接受、沉下心来欣赏的、别的材料不能呈现的美。香云纱产业在民国全盛,后因工业化及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冲击而面临失传。一种材料的拯救发扬、进行传承、市场推广前,首先要尊重她,研究她的特性。香云纱给人的感觉就是复古、淡然、有底蕴;视觉上颜色变化不多,有些年龄层次不适合;体感凉化舒适,其他纺织材料代替不了。要正确定位香云纱的产品角色,不建议平民化、年轻化,应高档化;因其体感问题,不适应做秋冬装,应集中做夏装。一直以来,影视传媒对审美、潮流的影响十分巨大,《洪湖赤卫队》中反面人物南霸天穿着的就是香云纱,当时的社会氛围是导致香云纱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现代影视中正面形象服饰也可以使用香云纱,为非遗带来活力。金憓老师带领的项目组及华南农业大学选择的切入点非常准,目前非遗纺织服装类中没有能够超过的。希望项目组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尊重面料,好好研究。


魏林主任发言



香云纱服饰静态展

香云纱服饰动态展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