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 >>  行业聚焦
从中棉行协2018年春季调研情况看企业诉求和发展方向
时间:2018-04-17 17:51:32    来源:中国纺织报  

  当下正值纺织企业的订单旺季,在我国棉纺织行业政策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棉纺织企业经营稳中向好,同时不断谋求转型升级,向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方向不断前行。为了把握棉纺织产业最新发展走势、问题和预期,作为中纺联春季大调研的一部分,3月4日~2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分别到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新疆等7个省及自治区,实地走访了326家棉纺织企业和5个棉纺织产业集群。

  调研组分别围绕棉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生产运行、原料保障、投资成效、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技能人才、节能环保、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征询了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行业的运行情况。

  纺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整体来看,随着新疆纺纱产能的逐渐释放,内地生产中低支纱的企业市场压力较大,高支纱销售较好,尤其是包漂白的纯棉精梳纱受到市场青睐,以差别化产品为主的企业效益相对较好。多数企业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万锭用工有所下降,新疆地区因民族员工操作水平不熟练,万锭用工较高。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相比,在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而企业在管理经验、人才建设、销售市场上的优势无法在常规品种中发挥最大效应。企业纷纷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不再追求体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始向差异化、功能化、高端化产品进军,培育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原料价格高企、融资环境偏紧、环保监管常态化等问题困扰着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政策建议方面,企业希望国家能创造一个公平、稳定、透明的市场环境及宽松的金融环境,在转型升级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税费上,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据走访企业介绍,目前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同质化生产竞争激烈,常规产品受国外冲击影响大;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三是用工难、人才缺,用电成本高,环保压力大。

  对此,建议企业紧扣市场脉搏做研发,联系上下游协同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合理安排出口比重;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坚持设备智能化改造,增强节能减排环保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绿色环保产品。

  棉花市场化机制有待完善

  此次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自棉花体制改革以来,棉花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向市场化过渡。目前我国棉花价格的波动除受市场需求影响外,仍然受到棉花政策的影响,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促进了棉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但仍存在配额管制等相关政策的限制,棉花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来看,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棉花质量。自2014年国家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来,我国棉花质量有一定回升,但从纺织企业角度看,国产棉花品质离优质棉仍有差距,具体表现在:地方棉种市场杂乱,研发能力不足;缺乏科学的种棉管理技术,含杂及三丝较多;缺乏相应政策支持优质棉的种植(比如长绒棉),政府导向作用不明显。

  二是配额政策。从近几年配额发放的情况看,国家为了消化国产棉,自2014年开始不断减少配额发放量,2015年以来,为了缓解储备棉库存压力,加快去库存,每年仅发放89.4万吨关税内配额,企业用棉受到制约。在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背景下,我国棉制纺织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企业对于优质棉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是储备棉“轮换”。目前我国储备棉库存量已降到500万吨左右,2018年储备棉轮出已经开始,当储备棉库存降到一定程度时,是否会启动“轮入”政策,如何实施轮入均是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

  另外,在储备棉投放过程中,纺织企业反映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储备棉以2012、2013年产的棉花为主,各项质量指标均产生了较大变化,无法满足企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二是储备棉仓库分布不均衡,造成纺织企业“舍近求远”竞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3月12日以来储备棉竞拍情况看,纺织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从投放的资源看,截至4月8日,新疆棉累计上市量占比41.30%,且全部成交,可以看出市场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较高。

  对于如何填补用棉缺口、稳定价格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纺企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更加合理的储备棉投放机制。试行价差预警动态平衡机制,降低库存风险。如内外棉花价差突破1500元/吨,立即启动保护国内棉纺织企业的棉花供应机制;适时适量轮入高等级外棉,以保持合理且优质的储备棉结构;加强储备棉投放环节的监管力度,杜绝乱收费现象。

  二是逐步放开棉花进口配额。从长远来看,只有逐步放开棉花配额管制,才能让中国纺织业更充分地发挥产业链优势,更好的为民生就业做贡献。另外,在现有配额机制下,分配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合理、合规,让企业能在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下良性竞争。

  三是提高国内棉花质量。随着我国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高等级棉花的需求量增加,近年来新疆棉质量有所提升,但相比澳棉仍存在差距,建议从国家政策导向、棉种、种植者及加工环节共同提高质量意识,满足纺织用棉需求。

  实施环保生产与绿色制造

  近年来,我国棉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不少企业面临着如人才缺失、环保压力、品牌建设等热点问题,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投入绿色产品研发,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产业链是纺织企业努力发展的方向所在。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随着择业观念的转变,多数地区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员工年龄断层的问题,工人工资普遍有所上涨,部分企业通过更新智能化、连续化设备进行“机器换人”,升级换代应对用工荒,但投入较大。同时,随着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跨专业、跨领域、个性化、综合能力强的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强。走访企业普遍反映,高级技能人才稀缺,尤其是一线优秀技术工人短缺,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成为行业的共识。

  实施环保生产与绿色制造。随着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大,纺织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积极投入绿色产品研发、车间设备改造、光伏发电等项目推动绿色制造进程。如纺纱企业改造空压机可节电20%以上,节能电机节电率能达到5%以上,兴建光伏发电和跨省区交易等用电政策,可有效节约用电成本;筒子纱全流程数字化自动染色生产线的应用,可减少用工,提高染色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了能耗和废水排放量等等。

  重塑集群经济特色。近年来,随着国内纺织企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的转移,以中小企业居多的棉纺织产业集群受到的冲击较大。面对不利局面,各棉纺织集聚区着力重塑集群经济特色,巩固老优势,创造新优势。如生产色纺纱的产业集聚区江苏省响水县,将部分订单外放到安徽、河南等地进行生产,实际可支配产能增加了一倍以上;河南省新野县委、县政府以建设全省先进纺纱生产、新兴面料和服装生产基地为目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各地集群政府在政策上鼎力支持,鼓励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等。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走访企业反映,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体会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纺织低端低价的品牌形象依然存在,完全相同的产品,其价格总是低于品牌形象好的国外产品。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走访企业对此充满信心。

  推荐“中国棉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是棉纺织行业培育品牌的重要举措,从企业运营方面看,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主营收入及利润要明显好于其它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品牌贡献率明显。

  推广信息化技术。纺织工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应用产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信息化技术近年来在纺织行业得到较快推广。以浙江兰溪为例,目前企业织造基本实现单机联网,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机台运转信息,收集机台基本情况统一汇总,财务、产销存的ERP应用较广。不过,由于每家企业的生产情况不尽相同,对ERP生产系统的要求差别较大。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市场上的ERP与自身生产情况不匹配,使用有局限性。部分企业自主研发ERP系统,更加贴合自身生产情况,目前能够做到从订单、生产、计划的跟踪制定,后期会把各部分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企业。■ 中棉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