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如何让“双驱动”成为行业转型加速器?8位纺织院校大咖有话说
时间:2017-11-16 09:48:05    来源:中国纺织报  

纺织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纺织的发展更加依赖科技的提升,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双驱动”成为纺织行业发展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教育等方面指明了方向,也激励了新时代的纺织类院校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科学育人的梦想。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对此,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刘雍表示,天津工业大学正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为导向,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高效服务平台,在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可穿戴电子智能纺织服装颠覆性技术领域开展攻关,推进“军民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系统工程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强大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特质的科技领军人才。


“为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首要任务。”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说道。为此,北京服装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服装时尚大学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学校与社会耦合机制改革为重点,持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治理水平。


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黄新波认为,如今,全球纺织产业格局调整促使纺织行业必须实现科技、绿色、智能、品质、特色管理6大转型,这对纺织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丛洪莲则表示,要立足纺织学科优势与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大力推进创新教育,通过设立以“纺织卓越工程师”、“纺织卓越设计师”等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培养计划,满足学生卓越发展需要,培养行业需要、基础扎实、专业全面的纺织技术人才。    


聚焦内涵式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对这一新要求,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党委书记姜亚明表示,首先,要明确纺织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把党的教育目标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其次,要确立纺织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一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天津工业大学实施的“人文和学术环境提升计划”恰好契合这一理念。二是全面实施成才教育工程战略:德育、思政教育、三观教育及素养教育等4个模块,体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三是落实“新工科”建设理念,在教材建设、实习实践、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四是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


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陶学文表示,新时期,要继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重点,抓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项目,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紧密围绕湖北省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湖北省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育计划”试点项目,增强人才培养的竞争力;鼓励各专业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支持开设各类校级“人才培养试点班”,使人才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


“要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教学方式必须从灌输式向参与式转变,更多通过任务目标式的实践教学来完成。”黄新波谈到,自2010年以来,西安工程大学便以“创建学科群对接纺织产业集群协同平台,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等课题为依托,持续开展了针对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等问题的研究,构建了“一三五”实践教学新模式。包括:“一强化”,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三层次”,构建了三层次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以校内实验中心和创新平台为基础层,以校企协作建立的17个研究院和65个实践基地为外延层,以面向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5+X”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为服务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五融合”,即学科产业融合、艺工融合、学科专业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提升纺织教育教学质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陶学文谈到,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深入推进“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一学生一方案”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提高纺织教育教学质量。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汪仕辉表示,以新思想引领高等教育新发展,着力实现高校教育服务社会模式从被动、间接、单一向主动、直接、多样的转变,进一步增强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武汉纺织大学近年来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专业综合改革。按照“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路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加强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开放探究型课程、微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各专业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夏平说,学校将以高职创新行动计划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推进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应用创新研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通过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通过构建产教联盟,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通过打破学院边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