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民族之美谁来传承?传统纺织服装文化期待更多认同
时间:2017-03-14 08:56:15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席萍

每年两会,身着中式职业装和精美民族服饰的代表委员们步入大会堂时,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加强中国文化品牌自信,加快传统服装服饰品牌文化传播,发扬品牌的工匠精神等话题,也引起了两会上纺织参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不少纺织界代表委员此次上会都对质量、品牌与文化发展等方面十分关注,并带来相关建议,与报告主旨形成呼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近几年来持续关注丝绸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就在两会开幕不久前的2月26日,中国丝绸博物馆迎来了成立25周年的纪念日。他说,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专业的博物馆中全国排名第一,经过改扩建后,大力征集文物藏品,展开对藏品和全国相关文物的整理研究。在加大分析检测力度、加强丝绸传统工艺的研究、提取整理设计元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传承养蚕、扎染等传统工艺,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在丝绸文物文化传承发展领域做出了有益探索。

近两年来,赵丰持续关注“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近提出从文化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诠释。他在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审议发言中谈道,“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文化先行,丝绸更是不能缺位。而讲好丝绸之路上的丝绸故事,则会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达到民心相连。

早在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批准丝绸之路成为世界遗产。他建议,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把6月22日设立为 “国际丝绸之路日”,整合各项资源,使“一带一路”战略和行动通过跨文化的交流体现传承与创新,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提高我国丝绸文化和产业的地位。

谈到品牌与文化自信,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十分感慨。他说:“我们每年出口的纺织产品数量世界第一,可是却没有一个足以影响世界的中国民族品牌。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很多中华服饰的设计工作室和中式服装品牌相继出现,但目前被大众接受的中式风格品牌仍曲指可数。”

为此,邱新海今年带来了《关于支持汉服文化发展的建议》,呼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办汉服工作室,加大院企合作力度,鼓励行业人士加大国际性展示交流活动,举行汉服设计专场发布;此外,对人才引进给予支持,成立人才引进专人窗口,促进民族品牌服饰的发展。

邱新海谈到,可喜的是,现在有很多本土设计师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推出自己的时装发布会,这不仅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展现,也是我国经济实力提升,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地位的证明。我国正在从过去廉价的“中国制造”,转向更具有价值的“中国设计”、“中国创意”。其中,传统服饰文化的应用及创新是中国纺织服装再创辉煌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吴海燕在谈到文化精品和文化自信时说,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时装设计,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文化精品要走向世界,就要富有中国文化的内涵,讲好中国故事。

吴海燕坦言,作为一名教师,她曾担忧当前中国年轻人被西方的生活方式影响太多。拿设计行业来说,设计师习惯于跟随西方流行趋势。“我们要重塑中国文化自信。文化精品必定是要由精神来支撑的。”她举例子说,杭州G20峰会的志愿者服装设计竞标时,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品牌采用了非本土设计师。结果在第一轮评审中,她的设计方案因彰显了浙江之美、展现了民族文化自信而胜出。她提出,要创造性地用国际流行的语言方式,用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吴海燕还强调说,在培养设计人才的过程中,作为专业教师,要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作为设计教育的理念与追求。我国对专业设计师的教育培养已有近30年了,全社会应当对中国的教育有信心。现在除了国内培养的设计师,加上国外学成回国的年轻设计师,纵横交织形成多元化发展,给设计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国内的艺术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一旦在精神、艺术、消费、商业模式领域都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未来的发展一定具有非常高的审美,对此她充满信心。

两会笔记

3月1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两高”工作报告中,哪些词与纺织行业密切相关?小编为你一一梳理。

(此部分内容来自《经济日报》)


还有这些纺织代表的建议你没读过: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枣庄富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惠

周惠表示,当前服装行业存在的痛点:

1.产品创新不足

2.不会讲故事

3.服务体系不健全

4.处理问题反应不够快

5.盲目追求模仿

6.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明确

7.政策激励缺乏实质效果

解决痛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产品质量;

拒绝无用的模仿;

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想客户所想,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

从制造向创造改变,在新的市场需求下,把以企业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的价值所在。

今年,她提出:

1.关于车改后严禁变相使用公车的建议

2.关于针对土壤污染的几点建议

3.关于体现社会公平,取消社保制度歧视性的建议

4.关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建议

5.关于亟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建议

6.关于加强雾霾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议

7.关于解决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建议

8.关于重视关爱残疾人家庭及教育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

建设“双一流”,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要注重优势品牌的延续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学校自身的传统和优势所在,结合本地条件和资源,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原有优势学科的品牌和影响力。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形成自身影响力,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岭代表以自己所在高校为例,介绍说,“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为西北纺织学院,多年来围绕纺织、服装布局发展,学校长期形成的行业特色、学科特色不是一下子可以淡化的,不能将几代人努力下所形成的学科优势丢掉。另一方面,在一个新的发展背景下,优势学科要有新的突破。纺织新材料不该被简单理解成是一种服装面料,它在高精尖的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应用,比如用于制作宇航服。”

他认为,旧的行业产业正面临着新的科技成果,必须将优势学科和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基于智能制造的背景,强调服装在设计方面要突出个性化定制,这也是新的设计理念和发展需求。因此,整个传统学科体系既要发挥原有的有时,同时要向新的方向迈进。要做到源于优势学科,面向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专业背景,不断深化、提升原有学科”。他这样说道。

在谈到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时,高岭表示,西安工程大学正在积极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工作,试点聘请外教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和视野。与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模式不同,聘用国际人才讲授部分专业课可以覆盖更多的学生,使他们习惯使用外语,同时开拓视野。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