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中心 >>  告别2015面料大盘点
告别传统
时间:2015-12-24 14:35:44    来源:中国纺织报  

  2015年,原料价格的波动让纺织上下游企业忧心忡忡;洋品牌的进驻使市场竞争变得愈加白热化……这些都给国内面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少有眼光、有能力的企业纷纷改变传统思路,在主动适应行业环境变化的同时,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在每一次的历练中获得成长。

  背景 石油价格波动冲击化纤面料。

  传统 被动接受 无力应对上游波动

  自2014年7月起,原油价格持续波动,化纤面料企业受到冲击。对于这一现状,传统面料企业由于受到技术设备、销售思路等因素的限制,无力应对,只能被动接受。

  突破 主动出击 多条腿走路化解危机

  案例:山东岱银

  降低以石油为原料产品的生产比重

  山东岱银集团新产品开发部部长刘涛表示:“我们会提高棉、粘胶等其他更为天然、环保、不以石油为原料的纤维的生产比重。”

  案例:绍兴雄鼎

  提高采用天然纤维素面料的生产比重

  绍兴雄鼎针纺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自雄向记者透露:“为了避免以石油为原料的化纤面料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将加大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舒适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的人棉面料的生产比重,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案例:华纺股份

  提高产品综合附加值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可心向记者表示:“企业将会加大对化纤产品在功能性方面的开发力度,以提高产品综合附加值,研发生产出更多具有阻燃、抗菌、防静电、防潮等功能的新型化纤面料产品。”

  点评: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化纤产能的过剩是大多数纺织上下游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与其坐以待毙被动接受,倒还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在问题来临前,预先做好各方面的应对措施,用理性的态度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多条腿走路的准备。

  背景  功能性纺织品需求升级。

  传统  功能贫乏 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早期的功能性纺织品功能单一,尤其是针织面料,常常出现强度低、不耐磨等问题,在骑行服、登山服等户外运动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经常有客户抱怨称,功能性纺织品如防水防风面料的透气性较差;保暖面料只要植入丙纶,其尺寸稳定性及耐洗涤性往往都不好;羊毛面料不耐洗且易起球;针织面料不耐磨等。

  突破  强调功能 加强面料开发创意能力

  案例:北京思凯乐

  功能性:透气透湿 防风

  北京思凯乐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大部分冲锋衣采用了德国进口的SUPER-TEX面料,这种面料具有3层结构。其中间层的防水透气膜则采用了国外最新技术——微孔结构。每个微孔的体量仅是一滴水的两万分之一,是水汽分子的700倍,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水分子的渗入。

  案例:高密富源

  功能性:保暖 耐洗涤

  高密富源印染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吉海东表示,他们的丙纶保暖系列产品,突破了不耐洗的技术壁垒。研发人员在面料中植入XLA舒弹纤维,这种纤维能与丙纶有机相结合,使丙纶拥有很好的尺寸稳定性及耐洗涤性,且手感蓬松。经测试报告显示,每130g面料保温率达30%以上;每180g面料保温率达50%以上,且缩水率均在2%以内,达到极限标准。

  案例:兰州三毛

  功能性:可机洗 抗起球

  据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淑红介绍,今年,企业成功开发的名为ECO WASH的羊毛产品,采用了臭氧处理环保防缩整理工艺,实现了羊毛的可机洗性。其优良的耐洗性和抗起球性,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服饰易打理特性的需求。

  点评: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纺织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细分,具有防水透气、抗菌防臭、抗紫外线等性能的面料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有部分业内人士甚至断言,功能性面料的流行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纺织面料发展的主流趋势。由此可见,功能性面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面料企业不妨抓住机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增加自身在产品研发、装备技改上的投入力度。

  背景  人力、销售等成本不断上升。

  传统  效率不高 无法消化成本上涨

  曾经面料企业没有意识到创新机制的重要性。当人工成本及销售成本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传统生产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成本增速与生产效率增速的较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

  突破  创新机制 智能制造提速生产效率

  案例:杭州凡腾

  以生产资源管控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

  为了谋求产业的转型升级,杭州凡腾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生产资源管控系统(PRCS)。该企业CEO张天翼介绍道:“PRCS可以通过信息监控及物流传递,将生产资源高效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说,该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络、计算机技术,将生产制造流程中所涉及的能源、原材料、人力等生产资源按照优化的流程,实现生产资源的最大效能。在整个生产过程中,PRCS可根据信息的监控,自主处理生产问题,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最终完成智慧工厂。”

  PRCS系统不是一种软件,也不是一种设备,而是一种智能化的生产的新方法,它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连续化、数字化,以及工厂的产能,大大提高了印染企业整体运行的综合效率。

■ 本报记者 于淼

  在印染过程中,运用PRCS进行智能配液,可节约5%染料、10%助剂、90%人工,以及提高0.5%的一次成功率。

  点评:早期纺织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一部分面料企业就已经未雨绸缪,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的创新研发机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现在,行业迎来了“低温期”,这部分企业仍能以此从容应对。可见,完善创新机制,积极提升配套研发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对当前形势下的面料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背景  服装市场低迷,采购商愈发挑剔。

  传统  服务不足 客户下单过程繁复

  一直以来,面料采购供需双方多次碰面,采购商在看到、摸到样布后,提出修改意见,再让面料企业进行打样,反复多次后方能下单。传统面料企业习惯了这种方式,十分缺乏服务意识,不能提供便捷的采购方式,给下游客户造成下单过程繁复、沟通成本高等困扰。

  突破  简化流程 将服务概念导入制造业

  案例:台湾旭荣

  用VFM系统体现服务概念

  在台湾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看来,将服务的概念导入制造业,就要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而旭荣近年推出的VFM系统,正是企业所推崇的服务价值的体现。VFM系统简化下游客户的下单流程,客户登录系统后,可按照自己的要求在数十万块样品中进行搜索。系统检索出的面料信息清晰,客户可凭借这些信息与在线客服直接沟通,修改细节。一旦确定,面料小样将在一周内送达。

  VFM系统分协同合作平台、终端条形码扫描仪两部分。黄冠华解释说,协同合作平台为旭荣自行开发的数据系统,囊括了上万种面料的规格、成分、检测报告等信息,以及旭荣商企团队打造的每季最新流行趋势,客户可通过搜索、视频等方式全方位进行了解。终端条形码扫描仪形似手机,易于操作、携带,客户可手持该扫描仪,如在超市购物般随意选中样品,轻轻扫描即可完成选样。这些样品的信息将按被挑选的顺序存入扫描仪,然后通过与计算机设备的连接接入旭荣协同合作平台,工作人员可立即查看并打印这些信息,待客户确认无误后,直接在系统上向工厂端下调样订单。这一过程仅需数分钟,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实现了供销供应链的零时差运行。

  点评:前几年,服装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上游供应链整体向好,然而当前整个服装市场需求萎靡,已有不少外国品牌的生产从中国撤离转而进入新兴市场。国内企业不能再高高在上,置服务于脑后了。提升服务已经刻不容缓。

  背景  采购商吐槽:国产面料内涵不敌“洋面料”。

  传统  差距仍存 面料精致程度不够

  不少企业反映,与国外面料相比,国产面料在流行性、染色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产品花型样式老旧、色牢度较低,颜色也整体偏灰,不够纯正。总而言之,国产面料精致化程度不够,探其原因,部分采购商认为这与国内面料企业在新品研发环节的技术与设备水平,以及对时尚的敏锐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突破  学习榜样 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

  案例:富丽达集团

  向竞争对手学习

  为了生产出更多面料精品,富丽达集团杭州进出口有限公司十分注重派员工前往西方学习。“我们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纺织技术研发中心,会定期派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国际面料培训及展会。”企业负责人武威解释道,这样做一方面能增加富丽达与各国先进企业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研发人员掌握国际流行趋势,并带回参考样品。此外,为了丰富研发中心的信息来源,公司每年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对国外市场进行调研。武威表示,向竞争对手学习长处是提高技术水平的最好法宝。

  案例:天瑞印染

  投入重金引进先进设备

  为了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出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面料,天瑞印染有限公司近年来共投入了约1.5亿元的资金,用于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新型设备,以提高企业对纯棉、涤棉、亚麻类织物的印染加工水平。同时企业还特聘了数位具有丰富印染经验的技术专家及管理人员,共同推进产品的技术创新及“智造”水平。

  点评:技术、设备是硬件,时尚感觉是软件,国产面料生产企业想增加产品内涵,将面料做精致,就须软件、硬件两手抓,加大对技术、设备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

上一篇:告别阴霾 下一篇:告别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