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杭州永翔:信息化改变旧模式
时间:2015-01-31 02:47:14      

    杭州永翔纺织有限公司通过于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利用自主开发的ERP信息化平台对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管理,以企业的技改工作为切入点,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工具加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来,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公司从成立开始,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先后与北京中纺达及杭州新中大等公司合作,建立并持续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ERP)系统、“A3企业财务系统”、“W3企业办公管理系统”等技术开发项目。以这些软件开发项目为基础,结合公司先进的进口设备和技改项目,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管理能力。

    作为新的企业管理工具,信息化的介入使旧的管理模式和作业流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不良品的产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2010年,公司进入“中国纺织行业最具竞争力的500强企业”,翔牌纱被命名为“杭州市级名牌产品”。近几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成果1项和省级管理创新成果2项及“浙江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萧山区十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原料管理:

    计算机分包配棉   

    通过分析传统的配棉生产方式精度不足的缺陷,永翔公司于2007年实施了以计算机分包配棉系统为主线的棉纺企业精确量化管理。其中计算机分包配棉系统取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信息库与美国农业部棉花数据库联网,成为中国大陆首家最先与国外原棉原料库联网的棉纺企业。

    新的配棉方式运用HVI数据,通过对每一包棉花的检测来选择配棉,同时分析主要产品中纤维的品质要求以及最终产品的特性(包括规格和成本核算),再针对这些要求根据企业的机械设备、型号、生产条件、生产速度、效率和质量进行调整,以最低的原棉库存来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并可用虚拟库存来提前安排生产品种及配棉。

    该管理系统的实施使公司稳定生产原料库存从传统的3~4个月降低到1.35个月,每年减少财务成本300万元,同时配棉平均等级下降0.5级以上,每年原料成本节约500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该管理系统将销售价格、制造成本、制成率、投料、配棉等采购、生产、销售流程贯穿整合,使公司决策者随时发现原料价格和配棉工艺变化带来的利润变化,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和决策,降低了经营和管理成本。

    质量管理:

    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报警

     2008年,公司全面推行数据自动化采集,对生产一线的半成品和成品各项质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该系统通过外接单板电脑的方式,从纺机设备中自动截取质量、产量等数据,再将数据通过ERP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并通过手机短信等及时有效的方式提供给相关工作人员。系统分数据采集、分析、报警三大子系统。该系统的实施,使生产线质量反馈周期从最初的24小时压缩到了10分钟,有效防止了不合格品的数量扩大化,为提高质量管理提供了权威的数据依据。

    物流管理:

    引入条形码系统

     2008年底,永翔公司对所有流通物料进行条码管理,物品流通采用扫描的方式进行验收和录入,缩短了物流时间,做到了原料先进先用,成品先产先销,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为车间实行精益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在业内首创的对每一包原棉进行条码管理的方法,为每一包棉花建立包括成熟度、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色泽等级、含杂量等内容的信息档案,为精确配棉,保证质量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产管理:

    实现可视化

     2009年,公司引进了日本村田公司的MVS861型涡流纺设备,并与村田公司合作开发了MVS可视化管理系统。

    此系统可将设备生产中产生的质量、产量、维修等数据自动采集到服务器上,以图表的方式反馈给用户。该系统以产品质量实时控制为主线,将质量指标设置、产量质量实时采集、自动对比分析、自动反馈报警等环节进行信息集成优化。它能准确及时地将生产过程数据汇集处理,使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实时在线受控状态,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最低成本配置来保证产品质量。

    设备管理:

    电力可视化监控

     2010年,永翔公司又结合设备变频安装技改项目,实施了“可视化电力监控系统”,以用电设备的过程实时控制为主线,将设备能耗指标设置、设备能耗实时采集、自动对比分析、自动反馈报警等环节进行信息集成优化。它能准确及时地将设备过程数据汇集处理,使整个设备能耗始终处于实时在线受控状态,从而设备故障反馈的及时性,以最低能耗来降低生产成本。  □ 王翔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