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羽绒服 “看天吃饭”前的冷思考
时间:2015-01-31 02:55:14      
    □本报记者肖莹

    对于靠天吃饭的产品,气温的升降对于企业的销售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暖冬、冰冻、“千年极寒”等气候或坊间传言后的羽绒服企业家而言,在每年夏季产品投产前,最爱谈及的问题就是:“你预计今年的行情怎么样?”

    “今年的会议,我们对这个问题不作回答和预测。”作为中国服装协会顾问、羽绒服委员会主任的蒋衡杰在6月18日召开的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年会上,面对台下的上百位企业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谈到。

    除去气候的不确定原因,对于羽绒服这个行业而言,在即将步入投产期前,还有更多的模式需要他们来进一步探索。

    先“预热”后“遇冷”

    经历了2009年突如其来的寒流,在“千年极寒”的传言中,去年中期,众多商家和厂家就提前做好了市场启动前的预热工作。

    2010年盛夏的青岛,一位业界大鳄曾在羽绒服委员会年会上高呼:“2009年的胜利让整个行业又开始跃跃欲试要大干一场,但今年冬天的形势却并不容乐观,希望大家在产能和品牌的扩张上都冷静一些。”但这位老总的发言却被不少群情激昂的企业家忽略了,甚至在有些人眼中,这个老总的话语颇有些行业垄断之嫌。

    入冬之初,动辄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羽绒服在各大商场热卖。但好景不长,节气过了大雪,行将冬至,气温依然在零度上下徘徊,不冷的天气让羽绒服市场再次恢复了平静。此时,官方媒体开始纷纷辟谣,说“千年极寒”并没有科学依据,显然,舆论导向开始变了。

    “由于在2009年初尝到了甜头,不少企业加大了生产量,有些企业甚至将产量提升到往年的3倍。因此,省代、经销商等都存在着压货严重的现象。面对气温不降,企业想在春节前这一黄金时间段将存货全部销掉,终端的销售可谓难度甚大。”一位服装企业老总向记者描述道。接下来在今年年初,众多品牌开始轮番打折促销活动再次卷土重来。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羽绒服销售继续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8%。在业内专家看来,由于冷空气来的较晚,造成了市场对羽绒服的整体需求逐渐减缓。而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化的穿着感受。近年来,羽绒服突破原有面料,将棉服与皮衣的概念相融合,印花、渐变等设计感强的面料款式越来越多,轻薄型和针织面料的羽绒服销量明显增加,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成本上涨逼迫下的改革

    2010年,涤纶等化纤价格上涨,导致羽绒服面料价格大幅波动上升,直接影响了羽绒服面、辅料的供求秩序。特别是羽绒的价格涨幅达历史均价的4倍,大大增加了产业链价格的传导压力,加之“用工荒”、“通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2010年羽绒服行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20%以上。此外,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过程中,企业融资难度不断加大。

    从去年入冬以来,北京各大百货公司的羽绒服专柜前,标价1000元~2000元的羽绒服比比皆是,3000元以上的羽绒服也并不鲜见。“2010年羽绒服价格普遍涨价”,已成为消费者和媒体的共识。

    “当成本压力上涨,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库存压力难解,随之引起了行业竞相压价,省级经销商、代理商2010年末的日子很不好过。而如何让他们在2011年还继续看好羽绒服这块阵地,将成为品牌企业的担当。”一位企业老总谈到。

    有专家曾在一个高端服装品牌会议上表示:“某些服装品牌对于渠道通路的培养就像是在培养敢死队,在确保品牌赚钱后,却不顾及那些代理商、经销商的死活,大不了来年再重新招兵买马。”其发言立刻博得了台下众多经销商的掌声,也折射出品牌与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因此,解“打款”之压、松“订货”之绑、免“库存”之虑,保“投资”之利,已成为中国羽绒业销售渠道伙伴的迫切心声。而这一切压力又将重新指向羽绒服的生产和品牌管理环节。

    “任何的改革都是逼出来的。”蒋衡杰谈到。“应对成本上升,唯有通过科技和创新提升行业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单位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益,提升产业运行质量。2010年,大规模技术提升在行业全面展开,科技进步在行业中已成为集体的自觉行动。”

    而与此同时,以科技为契机的各种创新思想、创新活动在行业中不断被应用和推陈出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机制创新、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品牌文化创新、资本创新等也在羽绒服行业悄然风行。

    品牌生态初见雏形

    据协会统计,百货商场依然是羽绒服销售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专卖店和网络销售也快速崛起。2010年服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B2B普遍应用于品牌企业订、补货系统,B2C规模高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年服装网上购物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随着网络销售模式的日益成熟,很多羽绒服企业开始涉足网络销售。有些企业不仅自己开设官网,而且还在一些知名网络商城开设官方授权网店。

    作为一种单季、单品,羽绒服企业一直很难在商场之中占领一块长期属于自己的地盘,而经常难逃被置于偏厅的命运。四季化、多元化的转变,已成为羽绒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是简单地生产填补店面的四季产品,还是有步骤地打造一个时尚帝国,需要企业家们在增产亦或是减产后冷静地思考。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